- 註冊時間
- 2015-12-16
- 最後登錄
- 2024-12-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01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2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道教中的“法器”“法物”
法器,顧名思義,就是道士在做法事時所用的器物,在道教的宗教生活和道教的齋醮科儀活動中有著重要意義和作用,甚至有的是道士們相伴終身、須臾不離的物件。
道教法器的種類很多,構造和材質各異,但是按其用途和宗教涵義來說,大致有這樣四個方面的宗教用意:
一、是在齋醮法事裡,法器具有溝通神靈的作用。法器的音響能夠上達天庭,下送地獄,把主持法事的高功法師的意願、祈求轉達給神靈、幽冥,以達到人神互感交流、天人感應的目的。
二、是在道教的科儀裡,用於演奏道教音樂或進行伴奏。
三、是在符籙道場裡,用於避邪、驅鬼、伏魔、降妖,達到扶正祛邪的願望。
四、是隨身攜帶或佩帶,其主要用途也基本上屬於避邪伏魔,同時也具有防身之用。
下面,我們就道人生活和法事活動中最常用的法器及其宗教涵義,簡要介紹如下:
中國古代官署衙門在斷案結案、調兵遣將、召集人馬時,在案頭拍權杖表示決心已下,立即行動。道教舉辦法事道場的根本目的也在於召役天兵神將,驅走妖魔。
權杖又名雷令、五雷號令。為圓頂平底之木牌。側面邊圍刻有二十八宿的名稱。上圓下方的形狀,象徵天地。
權杖是道士差遣神靈的神聖法器,有辟邪的作用,也可用于差遣雷神。權杖的形狀與圖案並不完全一致,如有的刻有龍或寶劍,有的刻有五雷號令、總召萬神等。
亦稱三清鈴、法鈴、法鐘,道士行儀時的法器。帝鐘有手柄,柄端稱“劍”,呈“山”字形,是道教三清的象徵,代表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帝鐘有降神、驅魔的作用。法師施法時以單手持柄搖動,其叮呤叮呤的聲音,意為“振動法鈴,神鬼鹹欽”。
木魚為優質木材所制,外形像魚,中心掏空,敲之聲音清脆響亮,悅耳動聽。
木魚的用途有二:一是誦經時,邊敲打邊念經,隨著木魚聲音的高低快慢,誦經則有抑揚頓挫韻律。二是較大的木魚,因其音量很高,有時用於替代鐘鼓,起著發號施令的作用。
《百丈清規•法器章》:“相傳雲,魚晝夜長醒,刻木象形,擊之,所以驚昏惰也。”
從這裡可以看出,誦經時敲木魚,是在警示誦經之人,出家修道不能有絲毫懈怠和懶惰,必須勤勉自勵。
在古代封建王朝,大臣們每天清晨要上早朝,到金鑾殿議事。大臣的雙手都舉著一塊笏(hù)板,笏板背著皇帝的一面上寫著應向皇上彙報的事項。
道教的壇場,法天象地,猶如人間朝堂。高功法師,雙手捧定笏板,面向天帝,其宗教意義在於:其一,意念中上達天庭的符籙咒語,盡書笏上,天帝神仙的旨意,也全錄在板中,謹遵實施,不敢疏忽遺漏;其二,手捧笏板謁聖,寓意遮攔自己,不直接冒犯天顏。
道經《洞真太上太霄琅書》載,笏:“以竹為之,長二尺四寸,廣三寸,厚三分,飭以象骨,加以魚須,持之於手,插筆於頭,君上有命,恐勿有忘,是以書之,使勿漏失,遵奉施行,記之簡牘”。
一般為玉、木、骨製成。形狀略曲如心字,有三點:首尾兩端作雲形或芝形,中央一點圓形。象徵道化三清之意,又喻一心尊三寶,即道寶、經寶、師寶。道教方丈在宣說經教或其他隆重科儀中,亦手持之。
鈸(bó),亦名銅盤。一般為銅制。形狀是中央隆起的圓片,在其隆起部位系有紅布條。有大小之別:大的稱為饒鈸、鬧鈸或大鈸,小的稱為釵或釵子。
擊打時雙手各持一片的布條,合擊發聲,也有的把一片置於圓形的凹狀布墊上面,用另一片去擊打。在道場上,通常和鐺子配合使用。
尺作為壇場法器,主要有木尺和鐵尺兩種。木尺多為長形木片,形狀和舊式的尺相同,長約卅釐米,寬約二釐米,厚約一釐米,金色或紅色,兩面均有刻度,並雕有葫蘆等吉祥圖案。鐵尺不帶刻度和圖案。道教護法神之一的趙公明元帥的造像,有的手中就握有一把鐵尺。
另有天蓬尺,形為四棱,各面分別刻有日月、二十八星宿等星象圖案及天蓬元帥聖號,以示天蓬神的辟邪力量。法尺具有辟邪除魔的力量,主要功能是去除不詳及逐鬼。天蓬尺則是發揮天蓬神的辟邪力量的法器。
古人認為,度量衡講究“規矩”及“合法”,且具有驅魔的力量。尺、鬥、升、秤皆在一些道教法事中用作法器。道教還強調度量衡用具有除魔的力量,不僅有天蓬尺這種專用的法器,道士也以魯班尺、文公尺、丁蘭尺等作為計算凶禍福。
又稱單音、銅鼓等,俗稱鐺(dāng)子。是用小銅鑼固定在長柄的木框上,用撥子敲打出聲。如果是十面小鑼固定於同一木架,安上長柄,則稱雲鑼或雲璈。
印,又稱法印,也就是印記,標識的作用。“通言印者,印定諸法,不可移解。”意思是說,凡是宮觀的諸般通天達神的法文,加蓋法印後,即成定勢,再不能更改。
在宮觀和壇場裡,凡是道人向天庭神仙進獻的大表、青詞、懸掛的旌幡、念誦的咒語、畫的符籙等等,都必須加蓋法印,以示慎重。而且,只有加蓋了法印,才能夠證明是出自教門之手,天庭神仙才能接受,符籙幡文才會有靈氣。
一般地說來,一個宮觀或一個體系的宮觀,只能有一枚法印,體現宮觀的威嚴。法印的大小,沒有一定的規制,形式多以正方形為主,字體多以篆體為主,材質以漢白玉等名貴石材為主。如武當山的“都天大法之寶”法印,已成為該山的鎮山之寶。
又稱水盂、水碗或清水碗。在道場上用來盛裝法水,又稱甘露。古為竹製品,今多為黃銅制。
其器如茶杯狀,口略大,杯子周圍繪有五嶽真形圖。但也有飯碗狀的水盂,口略窄。
道場上的高功,常以左手持盂,右手拿著楊柳枝,沾取盂中的聖水,遍酒醮壇以示淨場,《靈寶濟度金書》:“楊枝灑淨業垢,解除塵穢於無形。”有時象徵普施甘露,濟度亡魂,《太上全真晚壇功課經》:“甘露流潤,遍灑空玄,拔度沉溺,不滯寒淵。”
圓桶形或扁圓形,邊圍鼓起,中空,兩面或一面蒙以皮革。鼓有大小之分:大鼓用於道觀早晚開靜、止靜時,配合大鐘和板使用;小鼓在道場作為法器,配合小鐘使用。鼓的聲音,具有通神和辟邪的作用。
道教對擊鼓頗有講究,可以打出風雲雷雨的類比音響,且能配合經韻板眼,謂之花點。《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凡建醮道場行法事時,必先鳴法鼓”。
道場所用的磬有大磬、單磬及引磬。大磬置大殿的左上方。一般除監院、方丈叩首時用,平時很少用。單磬是放在經單上的小磬,一般用於交板連接及誦“天尊”處擊一響。
單磬及大磬口上方邊多有圖案,稱為“萬不斷”。有的磬同懺鐘一樣,均鑄有銘文或經文,以示莊重。引磬是上單主經者或殿主上供時引道、引叩所用之物。大一點的引磬稱為“翁子”,一般只有方丈或監院的使者持用。
又名寶劍、令劍、七星劍。在鋼鐵鍛制的劍身兩面,各鑲有青銅制的北斗七星圖樣,靠近劍柄處有龍、虎或符的圖案。寶劍是斬妖誅魔的強力法器,張天師的家傳寶物即為寶劍及天師印。
通常劍身單薄的七星劍是以兩把並握使用,有時也可分持兩手,又稱雙劍或合劍。也有一種是在劍身上刻有符咒的木劍,多半使用可以避邪的桃木雕制,又稱桃木劍。
為高功在醮壇發號施令的旗子。旗面為青、紅、黃、白、黑五色,代表五行,並鑲以齒狀色邊,配有飄帶一條,旗杆一般為藤制。旗子上書有:“令”或“敕召萬神”等字。
又名震壇木、奉旨、淨板等。為略呈長方體之木塊。頂面稍有隆起,底面平坦,以漆塗成紅色。正面刻有萬神鹹聽四字,兩端刻有乾坤、坎離四卦。
在道場進行中,鎮壇木被置於桌上,由高功配合科儀使用。道士專行法術時,也用來拍擊桌面,威嚇惡靈邪魔。
又名法鞭、淨鞭或法索等。木柄上雕有蛇頭狀花紋,其下接有檾麻或棕櫚等纖維搓成的繩身,繩後亦有結尾,看去儼然一條完整的蛇。蛇頭部分塗有朱漆,上有八卦圖案,更精細者甚至從蛇口處還有人頭露出。此外,也有的利用天然的曲木來表現蛇身。法鞭可以鞭撻妖魔,辟除邪怪。
即法師所用的刀。一種是黃銅制的短劍,劍鋒很鈍,前端呈橢圓形,柄上串有銅錢或小鐵環,形狀頗為怪異。另一種是銳利的鐵刀,形態介於法劍和菜刀之間,上面刻著太上老君的聖號。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