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78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人間佛教的語言文字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謝絕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12-17 00:44:1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人間佛教的語言文字

佛教自印度東傳中土後,逐漸形成各種本土化的發展,其中的一大特色,就是語言文字的漢化,尤其今日更應該提倡語言文字的人間化。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藉由語言文字,得以表達思想、溝通意見。雖然語言並不能究竟傳達心聲,所以禪宗主張不立語言文字;但語言文字也是進入佛法核心的橋梁,是進入最後的修證階段才能不立文字。

所謂「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一句話,給人歡喜;一句話,給人怨恨;你說,語言文字又怎麼不重要呢?所以,佛教的弘傳,還是需要靠語言文字。如《金剛經》說的,對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不若受持四句偈,而為他人說法,可見佛法對語言文字的推崇。

像唐玄奘大師到印度求法,不帶回來那麼多的經典,怎麼能豐富中華文化的內涵?歷代大藏經的印行,如果沒有那許多智慧的經典語句,又怎麼能表達真理呢?

假如沒有語言,人與人之間講話、溝通,就沒有那麼順利,那麼美好;如果沒有文字,那許多文學、哲學的內容,又怎麼能豐富起來呢?所以人間佛教的發展,光是在語言文字上,對中華文化的貢獻,可以說無與倫比;假如沒有佛教的詞句,中國人的講話,必定不夠表情達意;如果沒有佛教的語言文字,中國的文史哲學,就沒有辦法形容得那麼淋漓盡致。所以胡適之推崇中國禪門的語錄,視為近代白話文的濫觴,白話文運動亦受到禪宗語錄的影響。

佛教東傳以來,把佛陀對人間佛教各種真理的解釋表達很多,例如:要我們明白四聖諦、十二因緣,要我們遵循八正道的行持,當然要用許多的語言文字來闡述。後來經過歷代的高僧大德弘揚,特別是禪門祖師對於諸多文字的發展,影響很大,約略來估計,成語就不止千百條之上,名詞、造句也不止千百條,還有生活之中的諺語、詞彙等,也是難以估計。

佛教語句 豐富中華文化

一般說來,如果能認識一千條成語,這個人可以算是一個讀書人了;假如能運用文字傳道,有幾百個名詞來應用,也已經足夠;但是相關佛教的成語、名詞,不只千百條之上,對中國文字和語言的影響可謂至大至廣。

梁啟超先生在《佛學研究十八篇》裡提到: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以後,由於佛經的翻譯,至少為中國增加了三萬五千個詞彙。這些新增的詞語,不僅豐富了中國文學的內涵,而且擴大了原有的意境,所以中國的文學很美,甚至連平時的口語都很優美,正是因為有很多來自佛經的美妙語彙,無怪乎連外國人都認為中國的文字很高明。其實人間佛教的語言文字,常常在我們生活裡運用講說,只是大家不知道是從佛教中來,不知道是禪宗用語。

假如說,沒有了人間佛教的這許多語言文字,我們還能文雅講話嗎?假如沒有了佛教睿智的語言文字,我們的溝通,可以說非常的困難。像普通我們說的字詞,如:「佛光普照」、「法水長流」,在英文裡,翻譯起來都很困難;像佛教的「四大皆空」、「五蘊非有」,簡單的八個字,用英文來說明,就是一長串的文字,也不容易深入翻譯。所以中國的文字語言,不但意義深廣,尤其詞彙之華美,世界各國的語言文字,都難以與中國文字並肩。

因為佛教的弘揚,依靠語言文字傳播,尤其佛經與那許多禪門的成語都有很多解釋,甚至用各國的文字來翻譯,也一樣不容易。如「不二法門」、「真如自性」、「八識田中」、「無住生心」……這許多詞語,不但充實了中華文化的哲學思想、語言文字內涵,說來可以傲視今日全世界國家的語言文字之上。歸根究柢,有四種因緣:

(一)譯經與整合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當初的佛弟子,他們在佛陀入滅後不久,便著手把佛陀的言教、語錄結集起來;因為有經典的結集,才有三藏十二部經的法寶流傳,才能讓正法得以永久住世。

甚至佛教初傳中國之際,也要感謝有迦葉摩騰、竺法蘭、安世高、支婁迦讖、支謙、康僧會等來自西域的高僧,他們陸續把佛經翻譯成漢文;乃至鳩摩羅什、真諦,以及後期的玄奘、不空、義淨等五大譯經家,隨著他們翻譯的經卷愈來愈多,佛法的義理思想也愈臻完備,因此才有後來「八宗並起」的隋唐佛教盛世,也才發展出屬於中國大乘佛教的特色。經典的翻譯,既傳達了佛陀奧妙的教理,也形成中國佛教發展的義諦。

這當中值得一提的是,鳩摩羅什與玄奘大師當初受到姚興與唐太宗的護持,分別於長安逍遙園與玉華寺設立譯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潛心翻譯佛經。他們當時主持的譯經院,參與的人數都在千人以上,規模比起當今的「國立編譯館」,都要來得盛大。

鳩摩羅什翻譯的經典,一般稱為「舊譯」。由於他崇尚意譯,譯筆簡潔流暢,尤其門下四大弟子道生、僧肇、道融、僧叡等,都是十分優秀的語言文字俊傑。因有他們參與其中,使羅什大師翻譯的《法華經》、《金剛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等,在中國流傳廣遠,這是因為他的文字通順、暢達,所以合乎中國人的喜好,能深入教界。

相對的,玄奘大師主張直譯,他為了要符合經文原意,文字就有一點拗口,讀誦起來就感覺比較困難。所以經典能否廣泛流通,與文字的流暢與否,還是有唇齒相依的關係。其中,玄奘大師也訂立「五種不翻」的原則,即祕密、含多義、此無、順古、生善,而以音譯代替意譯。後代的譯經家,每每就以玄奘所制定的這些原則為法式,稱以前所翻譯的為「舊譯」,以後譯的為「新譯」,這就是當初古德們對於語言文字的講究。

所以,人間佛教對語言文字不要泥古,不要那麼執著,可以適當的口語化,可以流利通順的翻新,因為它的傳承轉化,都有時代的意義。如:中國佛教、日本佛教、韓國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等,都各有其語法特色,顯示了地理、歷史的關係。假如沒有「中國」二個字,怎麼表達華夏佛學豐富的歷史意義?藏傳佛教沒有「藏傳」二個字,能表達佛教在西藏弘傳的教法嗎?又好比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等,不但表示了內容的分門別類,也各有其修持精神。

今日,我們統整這許多的佛教都是「人間佛教」,這不僅是千百年佛教詞彙的整合,而且也彰顯了佛陀的本懷,希望全世界佛教能以「人間佛教」為佛教統一的大義。特別是現今提倡的「人間佛教」,已是當今時勢所趨、社會人心需要的一種教法,眾流匯合,壯大為共識,以導正家國社會風氣,大家不要再畫蛇添足,生出多少繁複的枝葉,反而讓人無所適從。我們朝向「人間佛教」這個美好的方向去發展,不違反歷史進步的潮流,人間佛教就是世人需要的佛教,人都可以成佛,這有什麼不好呢?

(二)經藏的傳播

在中國佛教二千年的發展歷史中,由於有歷代的許多高僧大德們艱苦卓絕,努力不懈於經典的翻譯,才有今日各種版本的漢文大藏經,如:《開寶藏》、《契丹藏》、《毗盧藏》、《磧砂藏》、《高麗藏》、《嘉興藏》、《龍藏》、《頻伽藏》、《鐵眼藏》、《卍正藏》、《卍續藏》、《大正藏》等相繼問世。

這許多藏經,都包含了文學之美、哲學之奧,成為世界各國對中華文化的尊重、羨慕。就如《莎士比亞》吧,除了情愛的故事以外,對於人間社會的人心深度、生活細節,它也無法超越佛教的文學內容。

也可以說,就如胡適之在《白話文學史》裡所提,《華嚴經‧入法界品》就是一部長篇小說;而《維摩詰經》則是世界上最長的白話詩,兼具哲學的意境和文學的美妙。雖然這樣的說法,在佛教徒看起來,有褻瀆佛法的尊嚴;但事實上,我們要歌頌讚歎佛學之美、詞句之多,也只有用文學上、哲學上的角度來比擬了。

這些艱鉅而偉大的成就,固然得力於中國印刷術的發明;然而相對的,由於佛教的傳播日漸普及,經典的需要量日漸增加,因此也帶動印刷業的蓬勃發展。甚至可以說,由於佛經的流傳,促進了印刷術的不斷進步;另一方面,因為印刷術的日新又新,無形中也助長了佛教文化事業的興盛。

現今各寺院道場,甚至一般信徒家中,不但可以見到各種版本的大藏經,乃至各種佛教的書刊、雜誌,俯拾皆是,可以說藏經、佛書十分普及,充實了大眾的心靈,開拓了思想,促進了人間佛教的傳布。

(三)宗派的共生

佛法,經過歷代大德的闡揚,再加上禪門一花五葉、五宗七派的發展,許多禪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對真理開闢了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捷徑。尤其,祖師大德們把經典真理傳播到人間社會,讓百姓安心接受,老人能體會,孩童能聽懂,也就更加的難能可貴了。

像智者大師,他在天台山發揚《法華經》,他的宗派就稱為「天台宗」,又作「法華宗」;《華嚴經》由於賢首大師的大力弘揚,故「華嚴宗」又稱為「賢首宗」,佛教因此發展出以地名、經名、人名為宗派,各有各的特色。

又好比「淨土宗」成為「蓮宗」、「淨宗」、「念佛宗」等,一個宗派都有很多的稱呼;又如一個「三論宗」,有「空宗」、「法性宗」等說法;像「法相宗」又名「唯識宗」等等不一而足,也沒有互相排斥。

就等於佛教為了表達我們的本性,說出「如來藏」、「真如」、「自性」、「實相」等等名相,為的就是要把真理闡明;因此,佛教從來沒有對這許多名詞有過異議,計較高下。

這許多名相的不同,使大家可以從各種方面來認識自性,所以名稱雖多,其意義則一。好比一個佛陀有十個名號,這又有什麼不好呢?就如過去一個文人雅士,有學名、有字、號、筆名、自號等,就是一般人也會有別名、小名,其實都是同一個人。

因此,當今「人間佛教」的推行,是需要全世界佛弟子一起來,要知道:這是回歸佛陀的本懷。接受「人間佛教」這一句話,對未來佛教在人間推動有無比的力量,千萬不可以認為「人間佛教」有所不當,而殘忍的摧殘佛教的傳承命脈。

(四)詞語的普及

有人說,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就是中國人。在我們想,中國人的聰明,多多少少不就是靠佛教經典語言的幫助嗎?現在中國人習慣使用的語言、文字,出自於佛教的不知凡幾,在生活中一切都習以為常,連自己說的語詞,也不知道是出自佛教的經典書刊了;甚至其他的宗教徒說著佛教的語言,他自己也不明白這是佛教詞語。

中國的語言文字之華美,可以說冠蓋世界。所以佛教的語言文字,在中華文化裡面也起了很大的烘托作用。現在,請讀者容許我們詳細的把佛教的語句列舉如下,也請各位讀者不厭其煩慢慢的參閱,從中了解中華文化裡佛教詞彙的豐富、多采。

首先從四個字的成語說起。例如:

鐵樹開花、一切現成、不可思議、驢胎馬腹、作繭自縛、灑灑落落、飢不擇食、辯才無礙、嚴土熟生、不即不離、識心達本、痴人說夢、轉女成男、直指人心、揚眉瞬目、擲地有聲、龍頭蛇尾、龜毛兔角、隨緣不變、隨波逐浪、諸上善人、磨磚作鏡、橫遍十方、聚沙成塔、針鋒相對、撥雲見日、一彈指頃、遠塵離垢、蒸沙作飯、端心正意、對機說法、對牛彈琴、塵盡光生、夢幻泡影、隔靴抓癢、電光石火、葉落歸根、萬劫不復、當頭棒喝、猿猴捉月、敬上慈下、感應道交、順水推舟、貴耳賤目、廣結善緣、畫餅充飢、無常迅速、焦芽敗種、晨鐘暮鼓、智目行足、寂寂惺惺、單刀直入、善男信女、撥無因果、逢場作戲、通身手眼、眼橫鼻直、教外別傳、羚羊掛角、常住真心、密在汝邊、宿世善根、宿世因緣、唯我獨尊、裝聾作啞、森羅萬象、動念即乖、動靜一如、鬼哭神號、逆增上緣、羔羊跪乳、破顏微笑、拈花微笑、留惑潤生、修成正果、香火因緣、重重無盡、苦口婆心、成佛作祖、恆河沙數、剋期取證、剎那生滅、前世今生、金剛不壞、虎嘯生風、返璞歸真、不二法門、泥牛入海、明心見性、拋磚引玉、披星戴月、味同嚼蠟、卷舒自在、刻舟求劍、同登彼岸、慈航普渡、事與願違、邪魔外道、事事無礙、身心脫落、見聞覺知、言語道斷、快馬一鞭、坐久成勞、坐斷十方、冷暖自知、洞然明白、自作自受、行住坐臥、老婆心切、有情世間、安心立命、守株待兔、如影隨形、薄地凡夫、回光返照、因果報應、同床異夢、生生世世、本來面目、半路出家、去粘解縛、心隨境轉、心猿意馬、心生萬法、心心相印、天花亂墜、天衣無縫、天女散華、六時吉祥、五體投地、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滴水穿石、一絲不掛、步步生蓮、三災八難、三生有幸、饒益有情、有情眾生、八面玲瓏、八風不動、人身難得、人天眼目、大死一番、如喪考妣、凡聖兩忘、凡聖一如、三途八難、一了百了、七上八下、七情六欲、七級浮屠、七零八落、七孔八竅、一簣之功、一親一疏、一網打盡、一箭雙雕、一暴十寒、一葉知秋、一塵不染、一超直入、一棒打殺、一得一失、一門深入、一知半解、一念三千、一往一來、一言道斷、一水四見、一心不亂、一刀兩斷、龍蛇混雜、無緣一面、豎起脊梁、風調雨順、人中獅子、渾身是口、降龍伏虎、束裝就道、眾望所歸、面面相覷、日上三竿、三姑六婆、一筆勾銷、和盤托出、一往無前、將心比心、冷若冰霜、再生父母、大徹大悟、混世魔王、群魔亂舞、病魔纏身、妖魔鬼怪、頂禮膜拜、沿門托缽、金剛怒目、道貌岸然、寸步難行、火眼金睛、見錢眼開、搖頭擺尾、狗急跳牆、筆底春風、夢中說夢、正法眼藏、開山祖師、極樂世界、功德圓滿、功德無量、樂善好施、大吹法螺、大吹大擂、老僧入定、舌燦蓮花、遊戲三昧、四面八方、指東話西、不知好歹、話不投機、敲骨吸髓、花花世界、頭上安頭、一念之差、含血噴人、竹報平安、僧多粥少、藥石之言、清規戒律、一相情願、石沉大海、防意如城、半信半疑、香花供養、心花怒放、細水長流、灰飛煙滅、不知不覺、曇花一現、想入非非、國色天香、大慈大悲、苦中作樂、恍然大悟、冤家債主、一心一意、掌上明珠、面授機宜、皆大歡喜、打草驚蛇、飛針走線、錦上添花、點鐵成金、閉門造車、腳踏實地、莊嚴寶像、不可限量、痴心妄想、在劫難逃、無明業火、人間地獄、無緣無故、大顯神通、各顯神通、現身說法、自身難保、執迷不悟、凡夫肉眼、神通廣大、獨具慧眼、肉眼愚眉、佛眼相看、河東獅吼、步步蓮花、勇猛精進、香象渡河、愁眉苦臉、劫後餘生、空空如也、四大皆空、地水火風、救苦救難、五蘊皆空、牛頭馬面、牛鬼蛇神、牛頭阿旁、刀山劍樹、刀山火海、報應不爽、恍如隔世、指點迷津、一手遮天、火樹銀花、不拘小節、鏡花水月、少見多怪、自然而然、方便之門、如飲醍醐、丈六金身、哼哈二將、遁入空門、世外桃源、超然物外、標新立異、凡夫俗子、冠絕一時、畫龍點睛、戶限為穿、無遮大會、改邪歸正、天上麒麟、重新做人、得未曾有、無風起浪、認賊為子、鸚鵡學舌、千差萬別、水漲船高、事出有因、迷頭認影、萬家生佛、一瓣心香、二六時中、天龍八部、如是我聞、吉祥如意、耳根清淨、十字街頭、茶禪一味、海闊天空、隨機應變、漆桶脫落、截斷眾流、橫說豎說、應病與藥、細嚼慢嚥、手忙腳亂、至理名言、語焉不詳、不可收拾、深居簡出、無與倫比、沙裡淘金、古井無波、萬古晴空、今愁古恨、山光水色、孤雲野鶴、火傘高張、一落千丈、情同骨肉、蝦兵蟹將、衣缽相傳、骨瘦如柴、十惡不赦、入海算沙、十方世界、天魔外道、超凡入聖、忍辱負重、得其三昧、冤冤相報、刀頭舐蜜、法力無邊、前因後果、不請之友、自由自在、口吐蓮花、心領神會、水乳交融、單槍匹馬、開花結果、登三寶殿、作賊心虛、和光同塵、見兔放鷹、甕中捉鱉、兩刃相傷、以毒攻毒、頭重腳輕、鴉雀無聲、雁過長空、有口皆碑、當面錯過、見怪不怪、春寒料峭、寶山空回、鑽故紙堆、額手稱慶、豁然開朗、豐干饒舌、認賊為父、橫三豎四、魯魚亥豕、飛蛾撲火、遊山玩水、路遠迢迢、賊去關門、街頭巷尾、象牙之塔、換斗移星、時豐道泰、洪爐點雪、非親非故、急流勇退、拂袖而去、拋頭露面、肉眼凡夫、心如古井、千里迢迢、一箭之地、一波三折、一笑置之、包羅萬象、永生永世、搖頭晃腦、天兵天將、身強力壯、弱肉強食、人窮志短、忍俊不禁、千辛萬苦、忍無可忍、忙裡偷閒、雷大雨小、立雪求道、冷言熱語、含辛茹苦、成家立業、做賊心虛、胡言亂語、不可言宣、七手八腳、尋行數墨、胡說八道、藏頭露尾、花團錦簇、粗茶淡飯、因風吹火、張三李四、方木圓孔、打破玄關、電光朝露、如夢如幻、家賊難防、普同供養……

這些成語,除了源自經典,最多的,就是出自禪宗的公案語錄,不但深具哲理,尤其祖師們的智慧幽默,都讓現代人的話語更增添幾許藝術美感。

除了四個字以外,三個字的用語還有很多,例如:

獅子吼、門外漢、善男子、善女人、善護念、無遮會、奈何橋、無盡燈、無盡藏、參話頭、走江湖、一剎那、蓮花池、須彌山、居士林、無上士、體相用、選佛場、阿修羅、鬼門關、日月星、一切法、一切智、一味禪、觀自在、一指禪、香水海、香雲蓋、一食頃、一宿覺、一筆勾、一微塵、俱解脫、三寶佛、添油香、一彈指、無所得、人中尊、口頭禪、大無畏、種福田、來生緣、大菩薩、大導師、大醫王、不可得、不可說、無為舍、菩提路、不共業、不自在、不思善、不思惡、不思議、般若門、解脫道、不倒單、不退轉、不動尊、慈悲心、優婆塞、甘露水、八福田、優婆夷、比丘尼、沙彌尼、不誑語、弄猢猻、光明藏、金光明、增上緣、真實義、不放逸、放生會、方便門、皈命禮、心花開、善知識、因緣果、心解脫、度眾生、三界外、菩薩心、盂蘭盆、貪瞋痴、清淨心、水上泡、水中月、覺有情、觀世音、妙吉祥、香積廚、三昧火、一大劫、微塵劫、金剛身、普賢王、地藏王、造口業、無明火、禪和子、二六時、歡喜地、清涼月、吃十方、作麼生、活潑潑、臭皮囊、做功德、人我相、眾生相、海潮音、現世報、無門關、無量壽、無量光、開眼界、燒頭香、撞頭鐘、歡喜佛、彌勒佛、萬佛殿、紫竹林、普陀山、藏經樓、臘八粥、露馬腳、鑽故紙、六和敬、七覺支、八正道、九品蓮、開山門、吃早齋、三六九、不妄語、打禪七、念佛七、接引佛、西方船、上大供、施無畏、大和尚、小沙彌、佛法僧、阿羅漢、摩訶薩、摩訶衍、三摩地、戒定慧、聞思修、經律論、天地人、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消業障、免災難、浴佛節、法同舍、天堂路、地獄門、光明燈、如來佛、福田衣、波羅蜜、增福慧、金剛心、報施恩、法如是、六齋日、放燄口、做法會、三皈依、受五戒、菩薩戒、十法界、發大心、立大願、不二門、天人師、正遍知、明行足、世間解、大神通、普門品、普同塔、萬壽園、多寶佛、如意寮、如來殿、智慧海、一合相、好兆頭,所知障、滴水恩、朝山團、轉法輪、閻羅王、帝釋天、阿僧祇、難行道、易行道、法依止、趙州茶、雲門餅、三法印、心意識、共生緣、共命鳥、如實知、安樂行、自性空、兩足尊、明鏡台、阿蘭若、非思量、信願行、南無佛、柔軟心、祖師會、茶飯禪、常不輕、莫妄想、無學位、摩尼寶、標月指……

除了上述這許多成語以外,下面列出的,是我們常用的文字名詞,也一併舉出給大家了解,可以說是為數最多、最普及的。例如:

功德、如意、神通、安詳、罪過、絕對、薰習、普遍、諦聽、手續、一切、一心、一匝、三昧、三寶、上人、小品、山門、中道、公案、分別、天眼、方便、火宅、世界、世間、出家、出離、加持、布施、平等、正宗、甘露、生滅、示現、合十、合掌、吉祥、同事、回向、因果、因緣、地獄、如來、如實、妄想、成就、自在、自覺、行腳、衣缽、伽藍、住持、佛道、佛學、利行、劫數、弟子、忍辱、投胎、投機、抖擻、束縛、沙門、沙彌、供養、依止、典座、初心、受持、和尚、居士、彼岸、往生、往還、念佛、放下、放光、放香、法身、法乳、法門、法界、法師、法喜、法輪、法器、法寶、知客、糾察、糾纏、舍利、金剛、長養、信仰、剎那、客塵、持戒、施主、染汙、流通、流轉、紅塵、苦行、苦海、茉莉、降伏、首座、修行、差別、恩愛、悅眾、悟道、書記、根器、殊勝、浮圖、涅槃、琉璃、真心、真如、真諦、神明、素齋、般若、勘破、參學、問訊、雲水、執著、寂靜、常住、掛單、淨土、清淨、現身、眾生、掛礙、習氣、莊嚴、割愛、善惡、喜捨、圍繞、報應、悲觀、惡道、散亂、普門、普度、智慧、朝山、朝暮、朝露、無住、無念、無明、無畏、無相、無常、無量、無盡、無緣、發心、結緣、菩提、菩薩、虛無、鈍根、開光、開悟、雲遊、飯頭、傳法、圓寂、圓通、微妙、微塵、愛河、愛語、感應、慈航、慈悲、會館、業力、業報、業障、極樂、煩惱、獅吼、當下、當家、禁語、經行、義工、聖凡、解脫、資糧、遊行、遊戲、過去、道場、頓悟、僧伽、僧侶、塵勞、塵緣、實相、實際、對治、慚愧、演說、福田、種子、稱念、精舍、精進、維那、緇素、語錄、輕安、增長、彈指、慧命、摩頂、樂觀、緣覺、蓮社、調伏、輪迴、遷單、餓鬼、學人、導師、懈怠、燒香、積聚、醍醐、錫杖、閻浮、隨分、隨喜、隨緣、頭陀、龍象、應化、戲論、檀那、禪心、禪坐、禪味、禪定、禪師、禪悅、禪堂、總持、聲聞、講堂、叢林、歸命、禮佛、繞佛、翻案、曠劫、羅漢、藥石、顛倒、懺悔、覺悟、警策、闡提、饒舌、攝受、犧牲、纏縛、鐺鉿、魔障、歡喜、變易、靈感、靈驗、觀音、觀想、觀照、觀察、讚歎、繫縛、緣分、機緣、現象、有情、障礙、玄關、宗旨、現在、如是、單位、迷信、相對、上乘、有緣、化身、浩劫、宿命、相應、面壁、灌頂、棒喝、袈裟、勝利、尊重、利益、一句、一生、一向、一劫、一言、一味、一念、一門、一流、一面、一音、一家、一時、一期、一路、人天、人生、人身、人師、人間、入定、入門、入室、入流、入滅、入道、八難、力士、八苦、十方、三千、三世、三生、三劫、三災、三思、三毒、三界、三乘、三時、三從、三塗、三學、三禮、三藏、正命、戒香、惜緣、止觀、共生、安住、安忍、行禪、見道、和南、法忍、法味、法舍、法炬、法樂、法緣、問道、梵唄、清貧、無愧、無憂、等持、敬信、學愚、轉身、證悟……

這些原本都是佛教的名相、名詞,如今不但廣泛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在文學作品裡更是經常出現,成為通俗語詞。

此外,我們許多生活上的諺語,也可舉例如下:

‧無風不起浪‧慧眼識英雄

‧金剛不壞身‧一報還一報

‧人成即佛成‧女大十八變

‧空費草鞋錢‧路遙知馬力

‧一不做,二不休‧一即多,多即一

‧上刀山,下火海‧龍生龍,鳳生鳳

‧雷聲大,雨點小‧冤有頭,債有主

‧慈悲沒有敵人‧伸手不見五指

‧人命在呼吸間‧逃不出如來掌

‧人要知道苦惱‧八字沒有一撇

‧送佛送到西天‧求人不如求己

‧一動不如一靜‧一客不煩二主

‧瞋拳不打笑面‧前言不對後語

‧牛頭不對馬面‧死馬當活馬醫

‧出汙泥而不染‧遠親不如近鄰

‧有佛法就有辦法‧三個和尚沒水喝

‧冤家宜解不宜結‧羊毛出在羊身上

‧解鈴還須繫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

‧無事不登三寶殿‧一口吸盡西江水

‧不是冤家不聚頭‧不看僧面看佛面

‧新婦騎驢阿家牽‧眾生好度人難度

‧如入寶山空手回‧螺螄殼裡做道場

‧只重衣衫不重人‧鐵打常住流水僧

‧打擾常住掛一單‧看破世間嚇壞膽

‧心如將軍能行令‧心如猿猴難安住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千錘百鍊才能成功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山再現,祇園重光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一粒米,藏大千世界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發菩提心,成就佛道

‧君子一言,快馬加鞭‧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不即不離,若即若離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一人吃齋,十人念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一佛出世,千佛護持‧人生難得,大道難聞

‧早知今日,悔不當初‧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騎牛覓牛,騎驢覓驢‧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金剛怒目,菩薩低眉‧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死了會生,生了會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重重無盡,無量無邊‧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天堂地獄,來來去去‧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大地眾生,皆有佛性

‧千生萬死,萬死千生‧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佛在哪裡,佛在心裡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大肚包容,歡喜自在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楊枝一滴,甘露法水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飯來張口,茶來伸手‧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子出家,九族生天

‧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人會負我,我不負人

‧生死輪迴,永無休息‧殺子成擔,愚不可及

‧自尋煩惱,怨不得人‧飛蛾投火,作繭自縛

‧慚愧之服,無上莊嚴‧佛光普照,法水長流

‧六根清淨,五體俱全‧五眼六通,好不自在

‧水中撈月,空有歡喜‧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七上八下,心中難安‧空中樓閣,不切實際

‧八功德水,九品蓮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還有很多豐富的詞語,例如:

‧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

‧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一個不嫌少,萬個不嫌多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凍不死的蔥,餓不死的僧‧既來佛會下,都是有緣人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

‧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花落春猶在,人死樓已空

‧若知牢獄苦,便發菩提心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人爭一口氣,佛受一爐香

‧寧動江千水,不動道人心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來的給他來,去的讓他去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三界似火宅,娑婆如苦海

‧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坐得船頭穩,不怕浪來顛

‧滅卻心頭火,提起佛前燈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只要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擒山中之賊易,捉心中之賊難

‧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平常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無惻隱之心非人,無慈悲之心非佛

‧若不與人行方便,念盡彌陀總是空

‧人人都是真羅漢,個個都是活觀音

‧莫嫌佛門茶飯淡,僧情不比俗情濃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放大肚皮吃素菜,立定腳跟做好人

‧願將佛手雙垂下,摸得人心一樣平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安禪不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

‧閻王要你三更死,不會留你到五更

‧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

‧我觀世界,如菴摩羅果

‧不要把遺憾帶到棺材裡

‧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一花一木,都有來因;一沙一石,都是世界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從這些與佛教有關的諺語、常用語詞中,可以看出佛教的語言文字,在中國社會早已扎根民間,產生潛移默化、移風易俗的教化功能。

再來要舉的是與佛教有關的一個字,有許多已經成為生活中的習慣用語。如:

「業」,是行為造作的意思,引申有善業、造業、業報、清淨三業等。

「覺」,明白的意思,自覺、覺他、覺悟、正覺、覺醒等。

「苦」,是一種身心苦惱的狀態,佛教有三苦、八苦,人間苦海等。

「劫」,這原本是古代印度極大時限、時間單位。佛教沿用,後來用「浩劫」來形容很大的災禍,以「在劫難逃」來形容難以倖免的災禍,一旦幸運避開,就說是「逃過一劫」,在歷經災難之後所餘留下來的,則稱為「劫後餘生」。

「緣」,是佛陀覺悟的甚深真理,「因緣果報」成為佛教最重要的主張,由此引申出來「廣結善緣」、「宿世因緣」,甚至「有緣」、「無緣」、「隨緣」等,都是今天民間常用的詞彙。特別是這個世界上,彼此都有相互因緣,不要破壞因緣才是佛教。一句「緣起性空」,你可以做各種解釋,但不能否認它是真理。

「空」,是佛教的真理,本指世間萬物沒有實在不變的自體;因為萬法自性本「空」,所以才能緣生「有」,故說「真空生妙有」。關於「空」的名詞,如所謂「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天也空、地也空、你也空、我也空」,但現今一般人都誤以為「空」就是什麼都沒有了,才叫「空」,實在是對佛教莫大的誤解。其實,不空怎麼會有呢?這個「空」建設了人間萬事、萬物。其他像:幻、慧、參、縛、蓋、根、禪、纏、法、梵、果、塵、瞋、痴、處、道、諦、定、惡、恩、惑、機、假、戒、界、魔、悟、剎……都是佛教字詞;假如在日常生活、人們的對話、著書立說與思想觀念等,沒有了佛教這些詞語意義,人們還能深入表達嗎?

又例如:

沒有「清淨」,家庭怎麼能整潔;沒有「清淨」,心裡怎麼會乾淨?

不提起「煩惱」,你怎麼知道它對我們的傷害,生活上的難堪?

沒有「因果」,怎麼知道這世間真理的原則、真相?

沒有「慚愧」,不知羞恥,如何成為人倫?

沒有「慈悲」,難道要到處樹立敵人嗎?

甚至《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儒林外史》等等,沒有了佛教這許多觀念、文字,如何成為偉大的作品,成為才子書呢?

其實像《法華經》、《金剛經》,讀來朗朗上口,文字如詩歌頌讀般,但意義之深奧,就不容易了解了。因此,佛教詞句之多、含義之深,好比前面提出的,光是這個「緣」字,人們常講的「有緣來相會」,其實就不是表面所說而已。說來,佛教弘揚或許有些困難,也是因為語言文字太多太廣泛。

又例如「劫數」、「因果」,每個人都知道,但實際上,其意義能了解嗎?再深奧一些的,如:「涅槃」、「靜慮」、「般若」、「真空」……假如沒有經過講解、甚至沒有修行、沒有體驗,又怎麼能了解包藏的內涵、意義呢?一般社會民眾都會運用,但可能不知道這許多名詞源頭深義在哪裡。

乃至歷代以來文人的作品裡,受佛教影響,充滿了對人間佛教真理的描寫,像:

‧《古詩十九首》裡的「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謝靈運的「望嶺眷靈鷲,延心念凈土,若乘四等觀,永拔三界苦」。(〈過瞿溪山飯僧〉)

‧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終南別業〉)

‧李白的「闇與山僧別,低頭禮白雲」。(〈秋浦歌其十七〉)

‧白居易的「自從苦學空門法,銷盡平生種種心」。(〈閒吟〉)

‧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到底是僧「推」好?是僧「敲」好?引出一段與韓愈之間「推敲」的文學美談。(〈題李凝幽居〉)

‧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是古今傳頌的詩句。(〈楓橋夜泊〉)

‧蘇東坡悟道的三階段:「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皆寓含許多人生妙理。

其他,如:「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閒花滿地愁」、「長夜漫漫何日曉,幽關隱隱不知春」、「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都引發了讀者對人生無限的哲思。

像近代許多大文豪,如魯迅、巴金等,他們也坦言自己作品裡帶有許多佛教的思想;甚至像獲得二○一二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先生來佛光山訪問時,也直言說到,他的小說《生死疲勞》,定名就是出自佛教《八大人覺經》。總說這上面的語彙,我們細想,如果沒有它們,我們講話能表達那樣美好的內容嗎?假如沒有它們,我們的文史書籍裡,思想能表達得那樣稱心滿意嗎?所以,現在講復興中華文化的時候,對於佛教的語言文字,給予人間社會、各階層的人士的幫助,可以說是不可限量的。中國人管你士農工商、管你哪一種職業,人間佛教都幫助你講話,幫助你表達情意,幫助你表達思想,這樣的佛教,對你還沒有功勞嗎?人間怎麼能沒有佛教呢?今日人間佛教的流傳,光是名詞,如梁啟超所說,就增加了三萬五千個詞彙,假如沒有這許多語句,大家講話能方便嗎?

這些都說明了人間佛教確實已經走入社會、融入生活,甚至可以說,這是人間佛教長期以來,堅持以文化弘揚佛教,重視以文字傳播佛教的一大成就。

俗語說:「世間好語佛說盡。」在這個注重交流的時代,如果我們能夠多多運用佛教美好的詞彙來與人溝通,所謂「面上無瞋是供養,口裡無瞋出妙香」,每日口出妙香,猶如春風拂面,這就是人間佛教最美的語言文字了。

(星雲大師全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喜歡喝點小酒,藉著酒後微醺,釋放心中的壘塊。有時太過了,就睡著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2 22:0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