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1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讀《楞嚴經》卷一的七處徵心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昨天 01: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讀《楞嚴經》卷一的七處徵心

我們如欲認識自己的心、思維及行為,現代的心理學科提供了不同的理論和方法。

佛法有關「心」的討論很豐富,在各種經論中均有開示。

今次談的是《楞嚴經》。曾有古德說過:「自從一見楞嚴後,不讀人間糟粕書。」

本文試從《楞嚴經》的「七處徵心」說略談尋找真心的方法。

《楞嚴經》卷一記載,阿難被女子鉢吉帝所迷。佛陀命文殊菩薩持楞嚴咒往救。阿難回到佛陀處,痛悔不已,懇求修證之法。佛陀指出,「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佛陀為了破妄顯真,七次問阿難識心「今何所在?」但阿難的七次回答,例如回答心在身內、在身外、在眼根內或在中間等,都得不到佛陀認許。這是因為阿難不識妙明之淨心,周遍法界,無所謂在或不在。

七處徵心,這「徵心」意思就是指覓心—找尋心之所在。七處徵心是說阿難向佛請教有關心的功課:心是甚麼?心在哪裏?這相類於哲學中尋問人生意義及尋究真理的課題。

阿難的回答有以下七種,佛陀遂一駁斥了。阿難提到心的「七處」包括:

一、心在身內;二、心在身外;三、心潛眼根內;四、心在內外明暗之間;五、心隨所合處(隨著與法相合而產生);六、心在中間(心在根與塵中間);七、心乃無著(心不會著住於任何一處)。

以現代人的知識,自然明白佛教言「心」,不是指血肉的心臟。「七處徵心」的內容,讓我們察覺對外境的認知及判斷,如何影響我們對「心」的認識。

「七處徵心」清晰表明,心的實體與位置並不是佛法所討論的事。眾生的心識依境攀緣而生起對外境的情緒、認知及判斷。

怎麼辦呢? 方法是老實認識自己的身心狀況,從而有入手著力點!

也許,農曆新年在即,試試靜思及體驗一下心的流動,學習辨認自己的心的形態。

「心如工畫師」,在日常生活中感知自己的心,探索怎樣修練、怎樣轉化。共勉!

來源:佛門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簽名被屏蔽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3 02:1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