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7-19
- 最後登錄
- 2025-2-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148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12243
- 相冊
- 1
- 日誌
- 0
![Rank: 1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8](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狀態︰
離線
|
大腸癌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年奪6千多條人命,且患者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
大腸癌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年奪6千多條人命,且患者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對此,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蔣鋒帆指出,左、右兩側大腸癌的症狀並不一樣,通常右側不太會有症狀,而左側則較容易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但他也強調,即便沒有症狀,也不代表沒有病灶,因此定期接受篩檢非常重要。
醫師蔣鋒帆在《良醫健康網》YouTube頻道中表示,大腸癌症狀其實跟腫瘤生長的位置很有關係,若其長在右側,由於右邊大腸比較粗,糞便比較稀的緣故,基本上不太會有症狀;頂多腫瘤大了以後有點慢性出血,使糞便顏色呈現較暗色,但很多時候吃肉吃得比較多時,也會有類似情況。
至於左邊大腸,蔣鋒帆說,由於腸道相對較窄,糞便比較成形,所以較容易讓人察覺腸道的習慣改變,像是糞便變細、排便頻率增加或改變等跡象,從而有所警覺。但他也強調,即便沒有症狀,也不代表沒有問題,因為大腸癌最常見的症狀是沒有症狀。因此,適當的篩檢、固定接受健康檢查,還是預防癌症的不二法則。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先前提醒,一旦發現像是排便出血、排便習慣改變、裡急後重感、糞便變細,以及體重明顯下降,可能代表腸道內有腫瘤正在醞釀中,應盡快就醫去做篩檢,千萬不要輕忽。
國健署呼籲,40歲以上有家族史,尤其一等親有過大腸癌或1公分以上大腸息肉,應每1~2年就進行1次定期檢查;且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在30歲時就可做第1次的大腸鏡檢查,之後每5~10年進行篩檢,以減少憾事發生機率。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