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18
- 最後登錄
- 2025-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91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2805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一字伏盡世間魔:趨吉避凶的道教密諱
01道教密諱
于華夏歷史長河之中,文字避諱之風盛行,帝王尊號不可輕書,常借改字、留白、缺筆之法以避之,此即避諱之由來。
而在道教信仰的浩瀚宇宙中,神仙亦有專屬之隱諱,此諱字非僅文字符號,實為道教文化之精髓,與權杖、法印共築道教文化之獨特風貌。
道教密諱,諸真之名,不可妄呼,皆需避之。此諱字,乃天神之代號,亦可稱為天神之徽記,其書寫之法,異于凡文,於道教經典之中,屢見不鮮。神仙隱諱,或為尊,或為親,或為賢,忌而不言,實乃華夏避諱文化及尊師重道精神之體現。
道教密諱,多冠以“雨”字頭,何也?蓋因“雨”字頭之字,多與天氣、自然、天文相關,諸如雪、雷、霜、霧、雹等。古人敬畏自然,賦予其神性,道教承襲巫祝文化,亦對天宇之神避其名諱,以示尊崇,遂以“雨”字頭加組合文字之法代之,“雨”字頭本身即寓含天上、天象之意。
02紫微諱
紫微諱,使用率最廣,最為眾人所知,乃北極紫微大帝隱諱之簡稱。紫微大帝,執掌天經地緯,統率日月星辰、山川諸神及四時節氣,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威震三界。
據《北陰酆都太玄制魔黑律靈書》載,龍漢元年,北陰酆都六洞鬼兵、神靈魔王肆虐人間,無人能制。玉帝遂召北帝統率神將吏兵,演大魔黑律,行酆都九泉號令符,糾察三界鬼神印,降伏魔群,驅蕩妖氛。北帝功成行滿,升入北極中天自然總極紫微大帝之位。
紫微諱,有內諱、伏魔諱、殺伐諱等,常見者由“雨”字與“聻”字合成,寓紫微大帝之職能。“聻”字來頭非凡,源自唐朝民間厭鬼之法——“門書漸耳”。據《宣室志》載,裴漸隱居伊水之上,有道士李君善視鬼,朝士皆慕其能。李君後退歸,與崔公為友,崔公書“漸耳”於門以驅邪。後“漸耳”傳為陰司鬼神之名,至《酉陽雜俎》則載:“時俗於門上畫虎頭,書‘聻’字,謂陰府鬼神之名可以消瘧癘。”金韓道昭《五音集韻》亦云:“人死作鬼,人見懼之;鬼死作聻,鬼見怕之。若篆書此字貼於門上,一切鬼崇,遠離千里。”
紫微諱共計二十八畫,暗合二十八星宿,可用於驅邪、鎮煞、伏魔、殺伐、收驚、退煞等。道教不同教派,在使用紫微諱或相關咒語時,亦有不同訣竅。
03密諱的作用
道教密諱,廣泛應用于畫符、開光、加持等法事之中。於道場科儀,多虛書之;于符,則常作符頭,或書而塗之,成一團;亦有將諸多諱字疊書一處者。符之“符膽”,多為多字或多諱疊書而成。
道教諸真隱諱,為修道人必修之課,於齋醮法會上頻繁使用。如正一派科儀法事,常涉及請神招將。每位神將皆有對應之密諱,常見方式有默諱、存諱、運諱、天目書諱、權杖書諱、劍訣書諱等,不可妄讀。且多數神仙隱諱,僅有寫法而無讀音。法事進行時,高功法師變身施法,擊令招將,向東南巽方噀水以令書諱,簽訂與神將之契約,方算完成招將過程。
《抱樸子•遐覽》云:“道書之重者,莫過於三皇文,五嶽真形圖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修道之士,棲隱山谷,須得五嶽真形圖佩之,則山中魑魅虎蟲、一切妖毒皆莫能近。由此可知,神仙諱字可隨身佩戴,有驅邪避禍之效。甚至熟記神仙名號,存默亦能飛升玉京。
如《上清三元玉檢三元布經》所言:“有知太素三元君者,壽與天地同久;存思則見太素三元君真形,見太素三元君者,壽與天地相傾。”此可見諱字之重要作用。往昔道士對於諱字,多言傳身教,作為秘法,不輕易記載於紙張之上。
當然,道教諸真名諱與人名相仿,亦存在同名同號之神仙及同宮同闕之高真。此或因神真隨方化度,或因修煉相同法門而同證真常,合真於無極大道。道教密諱,實乃天地自然之奧秘,道教文化之瑰寶也。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