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新知] 中國發現三疊紀長頸海生爬行動物新種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10 小時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中國雲南省發現了一種三疊紀長頸海生爬行動物新物種,命名為 小南遊龍(Austronaga minuta),這一發現刊登於《Vertebrata PalAsiatica》期刊。小南遊龍屬於恐頭蜥科(Dinocephalosauridae),是一種體型較小的原始主龍形類(archosauromorph),與東方恐頭蜥(Dinocephalosaurus orientalis)為姊妹種,生存於約 2.44 億年前的特提斯洋(Tethys Ocean)中。

研究團隊由中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及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的科學家共同組成。他們在雲南羅平的關嶺組(Guanling Formation)中,發現了小南遊龍的正模標本(holotype),化石包含一具幾乎完整但被壓扁的頭骨、與頭骨相連的頸部前段,以及約 60 節尾椎。研究顯示,這是一隻體型較小但骨骼已成熟的個體。

小南遊龍擁有異常細長的頸部,與東方恐頭蜥相似,且頸部長度超過軀幹兩倍。這種細長的頸部形態也出現在另一種三疊紀水生主龍形類長頸龍(Tanystropheus)中。雖然小南遊龍與東方恐頭蜥有多處相似之處,但其解剖結構中也展現出許多獨特特徵,因此被歸為新屬新種。



具游泳能力以小型魚類和水生動物為食



圖中顯示小南遊龍(Austronaga minuta)的正模標本頭骨及前段頸椎化石(A),以及對應的解剖結構線圖(B、C),發現於中國雲南羅平中三疊紀地層。
(圖/《Vertebrata PalAsiatica》)


小南遊龍與東方恐頭蜥以及齒嶺蜥(Pectodens)組成了一個代表恐頭蜥科的演化支,可能過著水生或半水生的生活。其牙齒結構雖較長頸龍和東方恐頭蜥原始,但也具有若干加大牙齒,推測其可能以小型魚類和頭足類等水生動物為食。

小南遊龍的尾部結構也表現出潛在的水中運動特徵,包括尾椎神經棘(caudal neural spines)和 T 型血弓(chevrons)。這些結構在其他水生爬行動物(如基幹魚龍類、原始板龍類)中也有出現,顯示其可能具有一定的游泳能力。

這一發現豐富了對三疊紀恐頭蜥類及其水生適應性的認識,也為研究特提斯洋古生態和爬行動物演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資料來源 : 明日科學
https://tomorrowsci.com/animals/20250221_01/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3 21:0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