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脂「紅烏龍」不是紅茶+烏龍 專家列6大好處
紅烏龍口感甘醇順滑,茶湯色澤為橙紅或琥珀色(上),不僅耐泡且冷熱飲皆宜(下)。
聚餐吃太多免驚,快來杯新興特色茶「紅烏龍」!營養專家洪泰雄於臉書貼文表示,紅烏龍是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2008年研發的新製茶,富含茶多酚、L-茶胺酸、茶黃素、茶紅素、咖啡因、礦物質,有抗氧化、保護心血管、助消化解油膩、降血脂等好處,適合飯後去油解膩、想要控制體重、中高齡保護心血管的族群。
促進代謝 控制體重最合適
洪泰雄指出,除去油解膩、有助腸胃蠕動外,紅烏龍因含有多酚類(茶多酚,如茶黃素等)、適量咖啡因、胺基酸(L-茶胺酸)、茶黃素與茶紅素、礦物質(如鉀、鈣、鎂、氟)等,因此具有以下有益健康的好處:
●抗氧化、延緩老化:茶多酚具有優異抗氧化能力,有助減少細胞受損與老化過程。
●保護心血管:茶黃素、茶紅素可協助降低三酸甘油酯與總膽固醇,對於中高齡者具預防效果。
●助腸胃蠕動、去油解膩:紅烏龍有助於促進消化,是油膩飲食後的好選擇。
●促進代謝、輕微燃脂作用:咖啡因與茶多酚可能促進熱量代謝,適合控制體重者作為搭配飲品。
●提升精神與專注力:L-茶胺酸與咖啡因共同作用,有助於維持清醒且不過度緊張。
●可能有助穩定血糖:初步研究顯示,茶多酚有調節葡萄糖代謝的潛力,但仍需更多臨床證實。
紅烏龍品種起源於台灣台東縣鹿野鄉,製作過程跳過烏龍茶的殺青步驟,加深發酵程度,風味特徵帶有熟果香與蜜香。
紅烏龍vs紅茶比一比
有人或許會疑惑:「紅烏龍和紅茶有沒有差別?」洪泰雄說,紅烏龍與紅茶並不同,兩者在分類、發酵程度、製作、茶湯色澤、風味、品種上,具有以下顯著差異:
紅烏龍(Red Oolong):屬於烏龍茶(青茶)的一種,發酵程度約 60-80%,高於一般烏龍茶,但低於紅茶。製作過程結合烏龍茶與紅茶的加工特點,跳過烏龍茶的殺青步驟,在包揉過程中進一步加深發酵程度。茶湯色澤為橙紅或琥珀色,明亮澄清。風味特徵融合紅茶的甜香與烏龍茶的醇厚,帶有熟果香與蜜香,口感甘醇順滑,耐泡且適合冷熱飲用。品種起源於台灣台東縣鹿野鄉,為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於2008年研發的新製茶方式。
紅茶(Black Tea):屬於全發酵茶,發酵程度約 90-100%。製作過程經萎凋、揉捻、發酵和乾燥等步驟,強調完全發酵。茶湯色澤為深紅色或琥珀色。風味特徵濃厚順滑,帶有明顯的甜香和果香,有時還帶有些微的苦澀。常見品種如錫蘭紅茶、阿薩姆紅茶、祁門紅茶等。
飲用方式小提醒
洪泰雄強調,每日飲用1-2杯為宜,適量即可,避免過量引起失眠或胃酸過多。空腹也不宜飲用,避免刺激腸胃或導致胃部不適。另,慢性病患者請諮詢醫師是否適合飲用,如服藥者、腎病患者、孕婦需謹慎。
(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