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16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新知] 泰國發現全新翼龍物種 化石揭曉1.3億年前東南亞空中霸主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在線上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4-20 15:43:4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古生物學家近期在泰國東部發現一種全新的史前飛行爬行動物,命名為 加魯達翼龍(Garudapterus buffetauti),是首度於泰國出土的翼龍頭骨化石,為東南亞白堊紀早期的翼龍研究帶來重大突破。

加魯達翼龍屬於翼龍目中較進化的「翼手龍類(Pterodactyloidea)」底下的「有頜翼龍亞科(Gnathosaurinae)」,這類翼龍以長吻部與適合捕魚的特殊牙齒為特徵。化石來自泰國沙繳府的帕農東叢山脈,年代約為 1.3 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出土的標本包括部分上顎(吻部)與五顆未完整牙齒,是由單一個體留下的殘骸。

研究指出,加魯達翼龍的吻部前端呈現「湯匙狀」扁平擴張,齒槽邊緣有波浪形的凹凸結構,並有兩條明顯的口蓋溝槽。這些特徵與已知的歐洲與南美洲有頜翼龍如 Gnathosaurus 和 Tacuadactylus 相似,但泰國的標本展現出獨特的菱形擴張吻部,證實其為一個新屬新種。


白堊紀早期東南亞地區擁有空中生態系統



圖片展示了泰國新發現翼龍物種 Garudapterus buffetauti 的頭骨化石與復原圖。
A–B:化石上顎(吻部)背側(A)與腹側(B)視角,可見齒槽排列及吻部擴張形態。
C–D:左(C)與右(D)側視圖,顯示不完整牙齒與齒槽邊緣的波浪狀結構。
E–F:分別為兩顆保存的牙齒碎片,顯示牙根結構與牙齒斷面。
G:Garudapterus buffetauti 頭骨結構的重建示意圖,可見其長吻部與牙齒排列。
H:根據化石特徵繪製的翼龍復原圖,重現其白堊紀早期在泰國飛行與覓食的樣貌。
(圖/《白堊紀研究》)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發現不僅擴展了翼龍在亞洲的地理分布範圍,也顯示白堊紀早期的東南亞地區可能擁有豐富且尚未發掘的空中生態系統。未來若能發現更多身體部位的化石,將有助進一步了解該物種的飛行能力、覓食習性與演化位置。

這項研究由來自中國石河子大學、泰國與法國的學者共同完成,並已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白堊紀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



資料來源 : 明日科學
https://tomorrowsci.com/globalnews/20250401_03/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5 20:1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