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3
- 最後登錄
- 2025-7-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60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7699
- 相冊
- 1
- 日誌
- 20
    
狀態︰
離線
|
隨著少子化、高齡化趨勢,寵物在台灣家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根據農業部2023年調查,全台家犬與家貓數量已達279萬隻。對於許多獨居長者而言,寵物不僅是陪伴者,更是心靈慰藉。
然而,當飼主因年老、疾病或其他因素無法繼續照顧寵物時,愛寵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這正是「寵物信託」制度所試圖解決的問題。
日本寵物信託制度的發展
台灣寵物信託的觀念尚未普及,但在日本已成為成熟的解決方案。根據《MUFG相続研究所》的研究,
日本自2013年開始推行寵物信託,希望確保高齡或獨居飼主的愛寵,即便在飼主無法照料時,依然能夠獲得妥善照顧。
日本的寵物信託運作方式如下:
資金管理:飼主預先將一筆資金交付給信託機構,以確保寵物的長期照護。
指定照顧者:由信託機構指派受益人(即未來照顧寵物者),確保資金專款專用。
監察人機制:信託監察人負責監督寵物的實際生活狀況,避免受益人濫用信託資金。
法律保障:相較於單純的遺囑或贈與,寵物信託的法律約束力更強,避免因遺產繼承糾紛導致寵物無人照料。
日本政府並未強制規範寵物信託,但近年來,隨著社會對動物福祉的關注增加,
信託機構與動物保護團體合作,推出客製化的信託方案,為飼主提供多元選擇。
台灣寵物信託的發展契機
台灣目前尚無完善的寵物信託法規,但近年已有部分銀行與信託公司開始試行相關服務。
例如,信託業可與寵物保護協會或照護機構合作,確保寵物獲得長期安置。
台灣可借鏡日本經驗,推動以下措施:
法規制定:建立明確的寵物信託法規,保障飼主、受益人與寵物的權益。
金融機構參與:鼓勵銀行與信託公司推出專屬信託產品,提高民眾接受度。
公益合作:結合動物保護機構,提供受託人培訓與監督機制,確保寵物獲得妥善照顧。
民眾教育:透過案例分享與宣導,提高飼主對寵物信託的認識,促使其納入生前財務規劃。
隨著台灣人口結構改變,寵物的社會角色已非僅止於「伴侶動物」,更是許多家庭的一員。
日本的經驗顯示,寵物信託能協助解決高齡飼主的憂慮,確保愛寵的未來獲得保障。
台灣若能參考日本模式,完善法規與配套機制,將有助於推動寵物信託的發展,讓更多飼主與寵物共享安心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