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04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新知] 神秘紅鑽終於揭開面紗!專家證實:色澤來自地殼深層壓力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6-9 20:43:0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圖為罕見的2.33克拉「濃彩紅鑽」,亦即溫斯頓紅鑽。
其純正紅色澤的成因近期透過科學分析首次揭露。(圖:Ronald Winston)



溫斯頓紅鑽色澤艷紅極其罕見,目前由美國史密森自然歷史博物館永久典藏。(路透)


一顆重達2.33克拉、被譽為「無價之寶」的艷紅鑽石,近日首次接受科學研究,揭示其地質成因與輾轉流傳的歷史。這顆名為「溫斯頓紅鑽」(Winston Red)的珍品,以其純正艷紅的色澤和稀有程度備受珠寶界矚目。雖然其市場估價約為230萬美元(約新台幣6891萬元),屬於保守估計,但因其獨特顏色與罕見結構,長年被視為收藏界的夢幻逸品,且在紅鑽中屬於極為罕見的大克拉數。

天然紅鑽極為稀有,其中若被分級為「Fancy Red」(艷紅)更是鳳毛麟角。這類鑽石需完全不含棕色、紫色或橘色調,而溫斯頓紅鑽正是目前公開紀錄中極少數達標者之一。2024年初,美國珠寶世家哈利・溫斯頓(Harry Winston)創辦人之子羅納德・溫斯頓(Ronald Winston),將這顆鑽石捐贈給美國史密森自然歷史博物館,作為永久典藏。

科學網站《IFLScience》報導,儘管紅鑽的地質來源始終不明,此次研究首次對其光學與結晶結構進行詳細分析,並與其他罕見彩鑽進行比較。研究團隊指出,紅鑽之所以呈現艷紅色,並非因含有特殊元素,而是因其晶格結構在地幔中受到極大壓力與扭曲,產生微妙變形,進而改變光線折射方式,形成獨特紅光。

研究發表於美國《寶石與寶石學》(Gems & Gemology)期刊。團隊指出,溫斯頓紅鑽可能源自南美洲,如委內瑞拉或巴西等地,這些地區曾出產過紅鑽。不過,由於相關礦區地質研究稀少,仍無法確認其確切產地。

這顆紅鑽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38年,當時由著名珠寶商卡地亞(Jacques Cartier)售予印度那瓦納加爾(Nawanagar)土邦的領主,該鑽當時被稱為「Raj Red」(王室紅鑽)。其後歷經數十年輾轉流傳,1988年由羅納德・溫斯頓之子重新購回,原定於當年哈利・溫斯頓東京沙龍開幕時公開亮相,卻因日本天皇裕仁病重而延後,最終於隔年由好萊塢女星布魯克雪德絲(Brooke Shields)戴在小指上,於周年活動上首次亮相。

雖然許多謎團仍未解開,但隨著這項研究問世,溫斯頓紅鑽不僅再度成為全球矚目焦點,也被認為有望躋身世界最具代表性的艷彩鑽石之一。



資料來源 :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novelty/breakingnews/5068536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3 17:1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