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7-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7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153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老子闡述之「道」
道家學派是道教的前身,春秋末年的老子,被公認爲道家學說的創始人。
老子作爲周朝官吏,看到王室日益衰敗,遂離周隱去。傳說老子西游至函谷關,遇見關令尹喜,尹喜請爲著書立說,老子遂著書上下兩篇,五千餘字,因其書盡言“道”、“德”之意,故後世稱之爲《道德經》。
老子學說的核心是“道”。“道”原指道路,人有人行的道路,天有天行的道路。“道”最初是直接觀察到的感性事物的活動,屬於形象化的詞語,老子將其變成抽象的哲學範疇,來構成他的哲學體系。
“道”是超時空的永恒存在,是天地萬物的根源,整個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從“道”衍生出來的。
道的本質是“自然”,道的最高追求是“複歸”。
對“道”的認識方法是“靜觀”、“玄覽”,最後達到“玄同”的境界。
老子還闡發了“道”和“德”的關係,認爲“道”是宇宙的本原和自然循環的規律,而“德”是自然賦予而爲萬事萬物所含蓄的“道”的靈性,是“道”在萬事萬物發展規律中的作用和體現。
(台灣道教總廟 玄義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