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7-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75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88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你是否聽說過太和真人張守清?
農曆五月二十日,乃敕封體玄妙應太和真人張守清祖師聖誕良辰。在祈祝祖師護佑的同時,今日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張真人的修道事蹟。張守清 (1253一?)名洞淵,號月峽叟。峽州宜都(今湖北宜昌西北)人。幼習儒業,長入吏員。至元二十一年(1284)入武當山拜魯洞雲為師,修煉金丹大道。後又拜葉雲萊、劉道明、張道安為師,盡得秘傳。《道藏》有關道經所列清微派中,稱他為“沖元雷使”。他從至元二十二年(1285)開始,苦心經營二十餘年,創建南岩天一真慶宮,開闢下山道路,墾田數百頃,度眾數千人。至大三年(1310)及皇慶年間(1312--1313),多次奉詔入京祈禱雨雪。延佑元年(1314)朝廷授為“體玄妙應太和真人”,命他管領教門公事。後退隱于清微妙化岩。
張守清是元代武當道教中最著名的道士之一,明代任自垣《山志》稱其“獨冠武當”。張守清幼年讀經書習儒業,長大成人後曾做過吏員,至元21年(西元1284年)9月,他30歲時,聽說武當山道士魯洞雲“仙譽超群,不幹名利”,慕名入山拜洞雲為師。魯洞雲高興地說:“我等你很久了”。隨盡授其道要,守清得全真派嫡傳。後又師事張道貴、葉雲萊、劉道明,盡得清微雷法之秘傳。很快,張守清全面繼承武當派、清微派、全真派、正一派等各派之長,創立了以崇奉玄帝為主要信仰特徵,以清微道法為主體,相容各派道法的“新武當派”。真正開創了武當道教相容並收的武當道派風範,形成了內煉金丹大道、外行清微雷法的、融貫各家為一體的新武當派。並廣收弟子門徒,壯大了武當道教的教團組織,此外還命弟子編刊了很多道書,擴大了武當道教在整個社會上的影響。成為武當山道教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他不僅廣收門徒勤于道業,而且致力於武當山宮觀殿宇的修建,他利用武當道教在社會上的廣泛影響,為武當山積累了極大的財富。用20年時間,帶領200多名徒眾開鑿南岩,大興修造,疊石為路,積水為池,構築殿宇,開墾荒地,瞻養道眾。元至元21年到至大3年,用27年時間,他在恩師結茅隱居的地方創建宮殿,終於建成南岩天乙真慶宮石殿。“規模巨集麗,古昔未有”。元至大3年(西元1310年)和皇慶年間(西元1312——1313年),多次奉詔入京祈雨雪。延佑元年(1314)仁宗授他為“體玄妙應太和真人”。其詔書說:“……凝真靈妙保和法師,武當山天乙真慶宮住持宮事張守清,為老子學奉玄帝祠,登萬仞之層巔,構千間之大廈。功用雖成於使鬼,行能自足以服人。龜蛇交媾以現形,虎狼隨奔突而斂跡。素心既固,玄化彌彰,爭稽首於講筵幾四千輩,不及脅于臥席垂三十年。……”當時的朝廷重臣和文人紛紛作詩撰碑文,對張守清高度品價。《武當道教史略》考證,張守清創立“新武當派”的輩譜是:“守道明仁德,全真複太和,志誠宣玉典,中正演全科。沖漢通園滿,高宗居大羅,武當興法派,福海起洪波”。這也是元代武當清微派的專用系譜。
元惠宗至元2年(西元1336年)秋,83歲高齡的張守清出遊龍虎山,收汪道一為徒,“授以金丹雷霆秘訣”。在此前後,他已將所管道宮之事交付弟子高道明等人,自己卻退隱於大頂西南的清微妙華岩,“精修上道,素行蛻去”。至今妙華岩山洞裡有丹床、丹池等古跡,均為品質極高的石刻文物。
來源:道音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