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2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股票] 氫能輔助能源轉型 6873泓德能源 台達電 中興電 台塑 大同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4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氫能輔助能源轉型 6873泓德能源 台達電 中興電 台塑 大同

2025.7.1

2050淨零排放不再是遙遠的願景,而是驅動全球能源與產業轉型的現實倒數。氫能作為其中關鍵拼圖之一,其應用正從實驗室、場域驗證,到市場。身為長期投入此領域的法人機構,我們認為,「沙崙氫應用驗證平台」正是台灣氫氨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2024年「沙崙氫應用驗證平台」啟用,整合太陽能發電、電解水製氫、儲能系統、燃料電池發電,及場域能源管理系統,建構涵蓋生產、儲存、發電的完整驗證系統,已吸引近20家產學研單位投入,更持續升級平台功能,納入氨裂解產氫與氨燃料電池發電技術,將沙崙打造為氫氨應用的技術樞紐與產業據點。

目前平台已初步驗證多項應用,包括結合電解水設備與再生能源氫氣儲存與發電測試、開發可混氫燃料電池與快速反應型AEM電解槽,並導入AI結合變色膜材的氫氣洩漏偵測技術,驗證成果可望應用於分散式電力、偏鄉或離島供電、備援電力等情境,提升能源自主韌性與產業導入意願。

工研院觀察到目前氫氣在長距離跨洲運輸方面,仍需要時間進行技術發展與驗證,短期若有大量進口氫氣需求進行驗證或市場應用,在供應與儲運端仍面臨瓶頸。這也呼應全球趨勢——氫能雖具潛力,實務操作上仍需尋找更彈性的應用與儲運形式,「氨」因此成為下一階段的重要解方。

氨(NH3)是氮與氫的化合物,可視為氫的載體,透過裂解可再轉為氫氣,利於長距離儲運與應用。其不易逸散,且液化條件為-33℃,相較於液氫需-253℃,在相同的體積下,液態氨所能儲存的能量大約是液態氫的1.7倍,也就是說,裝滿一樣大的容器,液氨能帶來的能量會比液氫多很多。根據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2024年報告,2030年後從海外進口綠色氨,再把它轉換成氫氣的方式,每單位成本大約是新台幣9元,比直接進口液氫的成本還要省,使氨成為更具成本效益的選項。

氨具備三大優勢:一是儲運技術成熟;二是可作為氫的儲存與轉運載體;三是本身可應用於發電與船舶運輸。歐盟、日本、澳洲等國皆已啟動氨能示範與認證制度,並透過減稅、補貼等政策推動布局。

目前全球每年生產約2億噸氨,其中逾1,700萬噸透過國際貿易,顯示氨的儲運與出口機制已趨成熟。隨著國際氫氨基礎設施將於2027年前後陸續落地,台灣若能提早完成技術驗證與應用,將可銜接第一波市場機會。IEA預估,未來十年全球可出口的低碳氫中,逾半將以氨形式跨境輸送。歐洲、日本與中東亦規劃專屬綠氨供應鏈與港口,綠氨正成為國際能源轉型戰略燃料。

這樣的轉變也驅動台灣產業布局。台肥已出產全台第一批認證藍氨,並於2025年供貨半導體業者,提供藍氨以支援減碳需求;預計於2028年前建置200萬噸氨儲槽,用於船用燃料與氫能應用。中油則同步推進藍氫與綠氫策略與日方合作評估液氫跨國運輸機制。

在策略面,工研院於2022年即將氨納入「台灣2050氫能策略與技術發展藍圖」,提前布局關鍵技術研發,目前正聚焦於三核心方向:一為中溫型氨裂解觸媒開發,降低能耗;二為整合型氨轉氫反應器模組,實現氨進氫出的工程化解決方案;三為百千瓦級SOFC燃料電池系統,以氨為進料進行終端驗證,作為未來應用的示範平台。
隨著全球布局加速,台灣勢必面臨氫氣進口需求。氫與氨不只是替代能源,更是推動能源治理與產業轉型的戰略支點。台灣若能以沙崙平台為起點,強化技術驗證與應用落地,將有機會搶先卡位全球氫氨新市場。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5 03:4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