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1-9
- 最後登錄
- 2025-7-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28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3629
- 相冊
- 14
- 日誌
- 40
    
狀態︰
離線
|
美國總統川普強力推動的「大而美」法案過關,寫下執政重要里程碑,究竟大而美法案是什麼?對台灣又會造成什麼影響?帶您一次搞清楚。
大而美法案重點
大而美法案如其名是範圍相當廣泛的龐大法案,牽涉減稅、支出分配、戰略產業布局、提高政府債務上限及邊境安全等面向,預計10年內減稅4.5兆美元,削減超過1.1兆美元支出,降低社會福利支出,拉高移民管制與邊境安全比重,同時強化「美國優先」的產業發展策略。
大而美法案中相當重要的是稅改,小費、加班費免稅,汽車貸款利息全面抵免,兒童抵稅範圍擴大,年長者得以額外減稅,設立「川普帳戶」政府一次存入1000美元,供2025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出生的小孩未來生活及教育求學的費用。
撤銷民主黨政府提出的綠色補貼,廢除電動車稅收抵免,綠能基礎設施補助等,同時簡化天然氣與石油業的行政程序,調整能源政策方向,清潔能源政策的補助計畫被取消,增加境內化石燃料補貼,提升能源自主的能力。
除此之外,該法案振興農業與鄉村,透過補助與稅收抵免,鼓勵農業生產並改善基礎設施。同時強化教育與學生支持,拉高貸款額度並放寬償還條件,同時減少行政程序上的負擔。
提升邊境安全與執法支持,提升執法人員的福利,強化培訓與配備,地方與聯邦的協調資源,以應對非法移民與各式治安挑戰。
對台灣影響?
美國大而美法案與台灣最有關係的是強化「美國製造」補助及稅收抵免措施,稅收抵免幅度最高達35%,優於草案與市場預期,已經確定要在美國設廠的台積電、三星、美光及英特爾等大廠,被視為受惠者。
同時製造業貸款額度也會有所提高,川普延續一貫「MAGA」政策價值觀,降低依賴亞洲國家的機會,扭轉半導體製造業數十年來向亞洲傾斜的情形。
旅美學者翁履中認為,對台灣而言,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在川普主導的政策氣候中找到不被波及的空間,甚至主動融入他的「美國製造」、「投資美國」、「削減援助」的政策目標中。
翁履中強調,如果不能在川普眼中「有用」,就很容易被他視為無足輕重的地緣角色,因此,重點不在於討好,而在於策略性地「避開風頭」、「融入利益」需要積極布局國會游說,並在供應鏈重組與產業投資上提出讓美國受益的具體承諾。
******************************************
美國最近在獨立日通過「大而美法案」,簡言之就是減免富人稅,增加國防軍費、邊境安全,降低社會福利、砍掉窮人健康、食物補助,提高國債上限,另也重新調整能源政策,鼓勵傳統能源、減少綠電補貼,強化美國製造⋯。期待藉由這些政策調整,重塑美國經濟影響力!
台灣只能被動迎合美國政策的調整,讓價值高的產業在美設廠,降低關稅導致成本增加、利潤損失的負面影響;另方面也須強化內需市場,活絡經濟,先讓傳統產業存活下來。少些政治意識形態紛爭,重新盤點能源政策補貼與經濟前瞻計劃,多些實質性的福國利民的經濟舉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