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4-2-27
 - 最後登錄
 - 2025-1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97
 - 閱讀權限
 - 100
 - 文章
 - 459
 - 相冊
 - 3
 - 日誌
 - 2
  
 
 
 
    
狀態︰
 離線  
 
 | 
其實,從語言到量子力學,人類的大腦都能學會,至少剛開始的時候是的。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針對人類的學習做了一項報導。從研究中發現,一般人稱的「20小時學習法則」是存在的,在人類接觸新知識的前20小時,是學習效率最高的時段。 
 
 在這個神奇的20小時中,大腦接受的刺激最強,產生的印象最深,學習及吸收新知識的速度也最快。有專家認為,在這20小時以後,累積及學習知識的速度就會減慢。  
 
 報導中說,在19世紀時,研究大腦學習機制的德國心理學家和哲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透過學習曲線(掌握知識的程度為Y軸,掌握知識的時間為X軸),他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當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時,在最開始的幾個小時,所花的時間愈多,則掌握的技能就愈多;經過這段時間之後,知識的累積依然存在,但效率明顯降低。 
 
 在現代,學習曲線已經是一種常用的工具,尤其運用在生產力分析。 
 
 掌握學習曲線 跨越學習障礙 
 報導中提到了美國學者喬希.考夫曼(Josh Kaufman),在他的暢銷書《最初20小時:如何把握任何事物的學習中最困難的階段》(The First 20 Hours: Mastering the Toughest Part of Learning Anything)中,對學習曲線的信念堅信不移。 
 
 他建議我們,在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或知識時,先把它區分為幾個比較容易理解跟吸收的幾個區塊,每天花45分鐘,專心一意地去學習,大約花費一個月,也就是20小時的時間。 
 
 在這樣的學習歷程後,或許還不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但已經可以跨越學習障礙;在初步掌握這項技能或知識後,在後續的學習中,可以再進一步的完善。 
 
 另一項學習方式,是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所推崇的「5小時法則」(Five-Hour Rule),也就是每天花1小時,每週5天,去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能。 
 
 富蘭克林持續執行這項法則,直到生命終結。許多專家認為,這種學習的關鍵,在於恆心和保持動力。 
 
 報導最後說,如果您也想要「活到老,學到老」,請記得並堅持兩個原則:「願望」與「願望」。 
 
 |   
 
- 
總評分: SOGO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