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4-23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960
 - 閱讀權限
 - 100
 - 文章
 - 455
 - 相冊
 - 4
 - 日誌
 - 1
  
 
 
 
    
狀態︰
 離線  
 
 | 
OpenAI 與 AMD 近日簽署為期五年的合作協議,計劃部署 6GW 的人工智慧運算資源。這項規模驚人的計畫象徵著 AI 訓練進入新階段,但也引出一個被忽略的問題:這麼龐大的電力,究竟要從哪裡來? 
 
AI 應用的爆發,美國電網正被推向極限。能源部(DOE)與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BNL)預估,AI 資料中心耗電占美國總用電比重,將從 2023 年的 4.4% 攀升至 2028 年的 6.7% 至 12%,成為電網成長的主力來源。報告指出資料中心總用電量從 2014 年的 58 TWh 成長至 2023 年的 176 TWh,預估到 2028 年將達 325 至 580 TWh。 
 
企業電力自主化:科技公司正在變成「發電公司」 
面對龐大的用電缺口與電網建設的長期滯後,AI 巨頭們正走向「能源自主化」。OpenAI 已在德州 Abilene 的 Stargate 專案 自建天然氣電廠,為自家資料中心供電;Elon Musk 的 xAI 資料中心採用行動式燃氣渦輪;微軟(Microsoft)則啟動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開發計畫,尋求自營核能電力。 
 
彭博社評論指出,企業電力私有化正成為美國新趨勢:「當電網再也無法滿足 AI 的速度,企業將不再等待政府,而選擇自己發電。」 
 
AI 訓練與推論的電力需求以倍數成長,企業不再只是用電大戶,而是新一代能源基礎設施的主導者。分析人士預期,未來的大型資料中心將同時具備「自發電、儲能與運算」三重功能,電力將從公共資源,轉變為企業最核心的戰略資產。 
 
核能與新型能源重返舞台 
OpenAI 聯合創辦人兼總裁 Greg Brockman 近日在受訪時暗示:「核能將成為 AI 的關鍵能源。」算力供應鏈必須從能源端重新建構,未來發展將結合核能、天然氣與再生能源。 
 
AI 對電力的飢渴,正在迫使全球重新檢視能源結構──從比爾蓋茲(Bill Gates)支持的 TerraPower Natrium 小型核反應爐、到各州政府加速推進的氫能、液冷儲能與分散式電網方案,甚至美國府也開始研擬針對 AI 電力需求的專屬能源政策。 
 
這不再只是「電力問題」,而是能源體系的再設計。 
 
AI 之後,是能源戰爭 
除了在製程追求更高能效與節能架構之外,AI 產業即將迎來更深層的挑戰──能源搶奪。當電力成為稀缺資源,能源將取代晶片成為新的競爭核心。 
 
這意味著,未來的競爭將不再侷限於技術研發,而是延伸至發電、儲能與電網控制權。能源不再只是供應條件,而是產業核心。 
 
錄自:科技新報 
 
 |   
 
- 
總評分: SOGO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