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7-21
 - 最後登錄
 - 2025-10-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286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495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馬路上多出「藍色方格」是什麼?網疑惑PO文一堆人不知…交通局解答,違規最高開罰3萬6 
今周刊  
今周刊 
2025-10-14 14:00:02 
  
     
台灣過去曾被CNN評為「行人地獄」,更讓交通安全議題躍上國際版面。為擺脫惡名,政府近年積極改善標線設置規劃及交通安全設計。就有民眾發現道路上多了一塊藍色醒目的區域並標示為「行人友善區」,卻不太明白此塊設計的用意為何,引發網友討論。 對此,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出面解答,「行人友善區」是提醒駕駛人到達行人友善區域,須將時速放慢至30公里以下,且不可對行人按喇叭,以維護行人路權。駕駛人不需過於緊張,只要將速度保持在規定的範圍內即可。 
 
  
 
斑馬線旁突出現「一塊藍色區域」網疑惑:有什麼用途? 
  
 
近期,有眼尖的網友發現路口處多設置了一塊方形的藍色區域,疑惑PO上網詢問「藍色區塊上註明的行人友善區」有什麼用途?有網友開玩笑表示是「犁田友善區」,民進黨議員黃淑君則出面解答「為社區寧靜區,代表該區域時速要放慢至30公里」。 
 
  
 
不過,馬上有民眾認為,「沒有宣導真的不知道用意為何」、「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也有人認為設計上不太直觀,反倒讓汽機車族群看了霧煞煞。 
 
  
 
 
  
 
設置「行人友善區」提醒用路人,限速30公里超速開罰 
  
 
對此,台北市政府交通局表示,行人友善區主要透過標線設計改善,引入入口意象、道路彎曲等設計手法,提醒駕駛人減速慢行、注意行人。實施之後,車輛降速達26.52%,事故也減少22.22%。 
 
  
 
用路人行經藍色區塊「行人友善區」時不需要過於擔心或是驚慌,只要不超過限速30公里,不對用路人按喇叭,保障行人路權,都可以安全過關。若超過時速30公里,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裁罰,違者最高開罰36,000元。由於實施成效不錯,師大生活圈的各里皆積極參與設置及規劃。 
 
  
 
何謂行人友善區?台北市政府交通局補充,各個路口會依地方人車特性及住戶需求調整友善區的設置。原則上會先於路口處設置「入口意象」,提醒駕駛人進入行人友善區,提醒誤超過限速規範。 
 
  
 
 
  
 
搭配彩色標記行穿線、楔形標線、彎曲道路等標線改善,讓駕駛人因為道路縮減及視覺變化產生小心及減速的效果,並視情況增設裝式減速丘,以減速平台降低車輛行駛速度。 
 
  
 
而藍色區塊的「行人友善區」標示則是善用彩色瀝青壓花鋪面,仿效新加坡作法,讓車輛在經過時會產生輕微震動,下意識放慢速度,透過一連串的標線改善規劃與視覺變化,打造行人友善區域。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表示,114年7月對台北市12行政區以電訪方式進行滿意度調查,民眾對行人通行環境措施滿意度達75.7%。交通局表示,全市目前已有36個里表達參加行人友善區之意願,交通局也已排入規劃,並有6里已施工中;如果針對特定路段希望推動行人優先區,可向交通管制工程處申請。交通局會持續與各里合作,推動行人更安全、更友善的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