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4-18
- 最後登錄
- 2025-10-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83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5332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爲什麼你沖的淺烘咖啡總髮酸?可能是少了這步關鍵操作
同樣的埃塞俄比亞豆子,爲啥師傅沖出來是蜜桃香,你沖只剩尖酸?當水流劃過淺烘焙咖啡粉時,那片本該鼓起的小山包,卻像泄了氣的皮球般塌陷着——這不是豆子不新鮮,而是淺烘咖啡特有的“倔脾氣”。
一、淺烘咖啡的“硬骨頭”體質
淺烘焙咖啡豆好比沒完全發起來的麵團。當烘焙停止在第一爆到第二爆之間(咖啡豆顏色呈肉桂色到淺褐色),豆子內部結構依然緊密。就像高海拔產區的硬質豆,細胞壁還沒充分舒展,藏在裏面的二氧化碳不到深烘豆的三分之一。
這導致三個典型現象:
1.注水時鼓泡弱
——不是陳豆!是豆體太硬排氣少
2.粉層容易塌陷
——吸水力差導致水流過快
3.酸味尖銳刺舌
——細胞壁未打開,甜味物質出不來
就像用冷水泡不開壓縮毛巾,淺烘豆需要更強烈的“喚醒儀式”。
二、解決問題的核心方法
水溫要夠“烈”
深烘豆用86-88℃水溫足矣,但淺烘豆必須上 90-93℃高溫 。高溫能強行撐開緊密的細胞壁,把藏在深處的花果香逼出來。有實驗顯示:93℃水溫比88℃的萃取效率提升15%,讓柑橘酸轉化成蜜桃甜。
水流要夠“柔”
大水柱猛沖?淺烘粉層會瞬間擊穿!正確操作是:壺嘴距粉層3cm,水流細如鉛筆芯;第一段注水後等待40秒(深烘只需20秒);全程像寫毛筆字般勻速畫圈。
淺烘豆就像幹海綿,需要更長時間吸水軟化。耐心等待能讓後續萃取更均勻。
三、悶蒸塌陷不用慌
當別人家的咖啡粉鼓成小饅頭,你的卻像被踩扁的餅乾?別急着倒掉!你可以嘗試這樣做:
用勺背輕輕攪動塌陷區域,讓底層乾粉翻上來;補加5g熱水重新悶蒸;總萃取時間延長30秒。
塌陷後補救的咖啡,酸甜平衡度明顯提升。
淺烘是咖啡界的“原相機”——它不靠 焦糖化反應 製造濃香,而是赤裸裸展現咖啡豆的本真風味。
四、懶人蔘數表
深烘像美圖,淺烘是素顏照,前者討喜,後者才是真正的咖啡。下次看到悶蒸時塌陷的粉層,別急着自責。那些蜷縮在硬殼裡的風味分子,正等着你用合適的水溫與耐心,溫柔地喚醒它們。
(CAFFES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