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7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新知] 科學家 發現 銀河系中一道無法解釋的巨大波動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6 天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科學家 發現 銀河系中一道無法解釋的巨大波動



銀河系 (Milky Way) 如同浩瀚的宇宙波般蕩漾。

蓋亞 (Gaia) 的精確測量揭示了 銀河系 (Milky Way) 盤面中存在著巨大的運動,這或許是 銀河系
古老歷史中某種神秘力量的迴響。

銀河系 並非靜止不動。它旋轉著,也擺動著。

歐洲太空總署 (European Space Agency , ESA)  蓋亞 (Gaia) 太空望遠鏡的最新觀測揭示了另一種運動,即從
銀河系 中心 向外移動的巨大波動。

大約一個世紀以來,天文學家 已經知道恆星圍繞著 銀河系 (Milky Way) 中心運行,蓋亞 (Gaia) 也繪製了它們的
速度和路徑。

自1950年代以來,研究人員已經認識到 銀河系 (Milky Way) 盤面存在扭曲。

2020年,蓋亞 發現 銀河系 盤面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擺動,類似於陀螺的旋轉。

現在已清楚,一個巨大的漣漪影響著 距離 太陽 數萬光年範圍內恆星的運動。如同一塊石頭掉入池塘後擴散開來的波浪,
這股恆星漣漪橫跨了 銀河系 (Milky Way)  外盤的一大片區域。

上圖展示了這股意想不到的星系漣漪。圖中,數千顆明亮恆星的位置以紅色和藍色顯示,並疊加在蓋亞的銀河系地圖上。

在左圖中,我們從「上方」俯瞰我們的星系。

在右圖中,我們透過星系的垂直切片,從側面觀察這股漣漪。從這個視角可以看出,星系的「左側」向上彎曲,「右側」
向下彎曲(這就是星系盤的扭曲)。

新發現的漣漪以紅色和藍色表示:紅色區域表示恆星位於星系扭曲盤的上方,藍色區域表示恆星位於下方。

即使沒有 太空船 能夠飛越銀河系,蓋亞 (Gaia)  獨特的精準視野——涵蓋所有三個空間方向(三維)以及三個速度
(朝向我們、遠離我們以及橫穿天空)——也使科學家能夠繪製這些自上而下和邊緣的地圖。


波的規模 / Scale of the Wave
從這些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波覆蓋了 銀河系盤的很大一部分,影響著距離 銀河系 (Milky Way) 中心至少 3 萬至 6.5 萬光年
的恆星(相比之下,銀河系的直徑約為 10 萬光年)。

「更引人注目的是,得益於 蓋亞 (Gaia) ,我們還能測量 銀河系 (Milky Way) 盤內恆星的運動,」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
(INAF) 的天文學家、領導發現該波的科學家團隊的 埃洛伊薩·波焦 (Eloisa Poggio) 說道。

「令人著迷的不僅在於波浪結構在三維空間中的視覺呈現,還在於當我們分析其中恆星的運動時,它所表現出的類似波浪的行為。”

在上圖 銀河系 (Milky Way) 的側面圖像中,白色箭頭清晰地顯示了恆星的運動。

值得注意的是,垂直運動的波形(箭頭表示)相對於恆星垂直位置形成的波形(紅色/藍色表示)略有水平偏移。

「這種觀察到的行為與我們對波浪的預期一致,」Eloisa 解釋道。


銀河系 體育場波紋 / A Galactic Stadium Wave
想像體育場中人群的「波紋」。

鑑於 銀河系 (Milky Way) 的時間尺度比我們的時間尺度長得多,想像看到這道體育場波紋在時間中凝固,就像我們觀察
銀河系一樣。

有些人會站直,有些人會坐下(當波紋經過時),而有些人則正準備站起來(當波紋接近時)。

在這個類比中,站直的人對應到我們正面和側面地圖中紅色區域。

如果我們考慮運動,垂直正運動最大的人(用最大的向上的白色箭頭表示)是那些剛開始站起來的人,領先於即將到來的波紋。

埃洛伊薩·波焦 (Eloisa Poggio) 和她的同事透過研究年輕巨星 和造父變星的詳細位置和運動,追蹤了這種令人驚訝的運動。

這些恆星的亮度變化具有可預測性,可以透過像 蓋亞 (Gaia) 這樣的望遠鏡在遠距離觀測到。

由於年輕的巨星 和 造父變星會隨著波的移動而移動,科學家認為盤中的氣體也可能參與了這種大規模的漣漪。

年輕的恆星可能保留了來自它們誕生地氣體本身的波資訊的記憶。


起源與未來研究 / Origins and Future Research
科學家尚不清楚 這些星系震動的起源。

過去與矮星系的碰撞可能是一個可能的解釋,但他們需要進一步研究。

這道巨大的波動也可能與一種規模較小的漣漪運動有關,這種漣漪運動 距離太陽 500光年,延伸超過 9,000光年,
即所謂的 拉德克利夫波(Radcliffe Wave)。

「然而,拉德克利夫波(Radcliffe Wave)是一條小得多的細絲,與我們研究中研究的波動相比,位於星系盤的
不同位置(比巨大的波動 更靠近太陽)。這兩道波動可能相關,也可能不相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希望進行更多研究,」
埃洛伊薩補充道。

「蓋亞 (Gaia) 即將發布的 第四次數據將包含更精確的銀河系恆星位置和運動數據,包括造父變星等變星。這將幫助
科學家繪製更精確的星圖,從而加深我們對銀河系這些特徵的理解,」歐空局(European Space Agency , ESA)
蓋亞 計畫科學家 約翰內斯·薩爾曼 (Johannes Sahlmann) 說道。


Anatomy-of-the-Milky-Way-1-777x437.jpg (28.96 KB, 下載次數: 1)

Milky-Way-Galaxy-Outside-View-777x437.jpg (20.16 KB, 下載次數: 1)

Gaia-Discovers-Our-Galaxys-Great-Wave-777x437.jpg (16.17 KB, 下載次數: 1)

gaia space telescope - 102.jpg (149.97 KB, 下載次數: 0)

gaia space telescope - 101.jpg (690.97 KB, 下載次數: 2)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0-26 00:1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