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4-18
- 最後登錄
- 2025-1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38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6890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咬指甲不只是壞習慣?專家解析成因與健康風險:當心外觀惡化
為什麼人們會咬指甲
咬指甲是一種常見的行為,無論是在壓力之下、感到無聊時,甚至在專注閱讀或看電視時,許多人都會下意識地將指尖送入口中。但這個看似無害的小習慣,卻可能對健康造成意想不到的影響。
為什麼人們會咬指甲?
專家指出,咬指甲行為常具有自我安撫的效果,能在無意識中帶來平靜感,成為一種情緒調節或壓力因應的方式。
除了心理層面,有時人們會因為指甲上的倒刺或小瑕疵過度修剪或啃咬,希望讓指甲外觀更整齊,卻往往弄巧成拙,使外觀更加惡化。
換言之,咬指甲不僅是一種壞習慣,也可能是心理壓力或強迫行為的表現。
反覆咬指甲可能導致感染與變形
專家表示,咬指甲會造成微小的皮膚破損,使細菌、病毒與真菌容易侵入,引發甲溝炎等感染,出現紅腫、疼痛、化膿等症狀。
同時,長期的機械性刺激會破壞甲床與甲母,導致指甲變形、出現縱橫紋、倒刺或生長不均。
也就是說,反覆咬指甲會讓傷口難以癒合,增加慢性發炎風險,也影響指甲外觀。
什麼時候咬指甲變成需要治療的問題?
若咬指甲導致指甲、甲溝或周圍皮膚出現損傷或感染,例如紅腫、疼痛、滲液等症狀,建議及早就醫治療。
此外,如果這個行為造成心理困擾,如羞愧、自我否定、焦慮、憂鬱或影響社交、職場表現等,也建議尋求心理健康專業人士的協助。
若想戒除咬指甲,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1.使用苦味指甲油:讓人咬下去會感到不舒服,有助於中斷習慣性動作。
2.保持指甲整潔修短:減少因倒刺或不規則形狀引發咬指甲慾望。
3.找出背後原因:了解是否與壓力、焦慮或其他心理因素相關,是長期改善的關鍵。
專家強調,沒有單一有效的解方,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並持續嘗試。
(udn/ 元氣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