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96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在跨宗教之間行走:如何堅持本真又與人同行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11-10 00:54: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在跨宗教之間行走:如何堅持本真又與人同行


我經常參加跨宗教交流活動,但我無法以“奉耶穌之名”加入他人的禱告,但每當聽到他的名字,我仍會由衷地說一聲“願他平安”。對我而言,他是伊斯蘭教中最偉大的先知之一,他是偉大的先知爾薩,他的名字多次被古蘭經提及,他的崇高品德備受讚頌。然而,若以他的名義進行祈禱,那就超越了我信仰所能接受的邊界。這不是出於排斥,而是對信仰原則的忠誠。

最近,我與一位猶太教拉比朋友和一位基督教浸信會牧師朋友有過一次有趣的談話。拉比半開玩笑地問我:“當一位基督教牧師禱告時,你會不會有時屏住呼吸,心想自己最後是否還能說‘阿門’?”

從事跨宗教工作時,這種情況其實在所難免。生活在美國這個多元種族國家,每當國家遭遇重大悲劇後舉行的多信仰祈禱活動,儘管曾有保守派牧師因與其他宗教的神職人員共同祈禱而受到處分,但通常不會引發太大爭議。不過還是有一些傳統信仰領袖更傾向于選擇回避類似跨宗教的場合。

然而,如果跨宗教理解不僅僅是為了和更廣泛的社區建立聯繫,而是你信仰中真正宣導的理念之一,那事情就不再那麼簡單了。在尊重他人的同時,我們究竟應如何劃定調整的邊界,使之既不違背信仰原則,又能保有建設性的意義?作為一名正統遜尼派伊瑪目,出生於路易斯安那、現居德克薩斯,我也曾在這些問題上反復思索。

認真對待他人信仰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深入研讀對方的經典經文。這種方式必然會揭示我們早已預料的差異,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相似之處。在嘗試求同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偏離對自身經典的理解,以呈現一種並不存在的“額外相似”。然而,這種做法不僅削弱了學習本身的深度,也可能損害其真實與誠信。

另一種方式則是多信仰間的社區合作——我們與其他宗教團體攜手努力,在社會中推動有意義的改變。這本不該成為信仰上的困擾:你無須捨棄自己的宗教身份或經典,只需秉持信仰中關於服務他人的教義即可。你應當帶著完整的自我走上共事的平臺,展示你的信仰如何能夠為這個合作增添價值。聽起來似乎很簡單,對吧?

可現實往往更為複雜。例如,在我們共同開展的努力中,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祈禱,或是在原本只是致辭的場合,話語突然轉變成禱詞。有些信仰傳統中,神的概念相對抽象,即使禱詞中提到不同的神明,這些信徒也能理解並接受那種呼喚天意、祈求轉變的意圖。

而對其他信仰來說,神是具體而唯一的,只能以特定的方式被祈求與稱頌。我們不應期待任何宗教領袖在違背其信條與傳統的前提下參與或附和某些禱告。但如果有人在不違背自身信仰的前提下具備一定靈活性,也許應由他們主動做出調整,以照顧在場每一位同仁的信仰堅持。

舉例而言,若一位基督教牧師在面對不同信仰背景的同道時,認為無法省略“奉耶穌之名”的禱告結語,那麼他可以選擇發表一段反思式的言辭,或至少禮貌地提前聲明:“接下來的禱告將以我本宗方式進行。”如此一來,其他人便可以有機會選擇以尊重的方式不參與。若禱告使其他信仰領袖感到不適,反而可能削弱我們原本希望通過這場聚會建立的團結精神。

同樣,我們也應避免認為那些堅信“救贖唯一路徑”的人就一定無法與多元信仰者合作。

近年來最令我受益的一場對話,發生在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由“鄰里信仰”(Neighborly Faith)組織舉辦。我與J.D. 格里爾牧師一同出席了活動,他曾擔任南方浸信會大會主席。儘管台下坐著上千名觀眾,我們仍能以忠於自身信仰的姿態坦誠地交流彼此間的差異,並在此過程中建立起了真誠的友誼。

五年前,三位年輕的穆斯林在鄰近的教堂山慘遭殺害,他們的部分家屬也出席了這場活動。我們此次對話的主題是“希望與不確定”,我們共同表達了攜手抗擊仇恨與對立的希望。作為一種善意的開端,格里爾牧師,這位全美最有影響力的福音派領袖之一,公開譴責了反穆斯林的仇視言論。

我和他還談到了宗教自由不應專屬於某一宗教群體這一觀點。我們都沒有模糊各自對救贖的理解,也未在信仰原則上作出妥協。我完全接受他對來世的設想中沒有我的存在,只要這不成為我在今世中被排斥的理由,那就足夠了。

實際上,阻礙跨宗教交流的障礙,往往不是來自不同宗教之間,而是存在於宗教內部。我常調侃自己與新奧爾良的一位改革派拉比和一位正統派拉比的關係,他們似乎把我當作一個在他們核心分歧之間的“中立調解人”。雖然他們之間的爭論始終保持友好,但我們在各自信仰內部的紛爭,有時遠比與其他宗教之間的分歧來得更加激烈。

事實上,與外部宗教人士建立共識,有時遠比與同一信仰體系中持不同立場的人更加容易。神學上的進步主義者,也許會比另一位傳統主義者更難與本教內的傳統派達成共識。

但我們不應誤以為對自己宗教內部的分裂理解得透徹,就能輕鬆讀懂其他宗教的內部動態。每一宗教團體內部的派系紛爭,都有其獨特的政治背景與經典解釋。我們之間更廣泛的合作基礎,並不是信徒身份所帶來的相似性,而是我們在社會層面的共同目標。

隨著我們的國家日益在“世俗化的左翼”和“世俗化的右翼”之間走向極端(無論是白人民族主義,還是左派的某些“主義”,都同樣在削弱宗教的作用),我們這些有信仰之人必須警惕,切勿將政治口號簡單套上宗教的外衣。我們應當以身作則,向社會展示:儘管信仰各異,我們依然可以為共同目標而合作共進。

我們完全可以坦誠而公開地對話,勇敢面對信仰上的根本分歧。同時,我們也能夠立足各自的宗教傳統,自信地走到一起,不是因為我們信仰相同,而是因為我們都承認彼此完整的人性,願意共同致力於和平、正義與希望。在一個日益撕裂的時代,我們的合作不是退讓,而是以信仰為根的前行,是向世界展示宗教如何成為連接、而非分裂的力量。 作者:穆斯林學者歐麥爾·蘇萊曼(Omar Suleiman)

(伊斯蘭之光)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24 05:4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