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甜飲女性 罹重度憂鬱症風險高
▲可以用天然方式增加風味,例如加入新鮮檸檬片、薄荷葉、奇異果片或氣泡水,讓水多了層次感。
電視劇中常可看到的一個場景,當某人心情不好或要提振精神,周邊的朋友就會送上1杯甜飲,安慰及鼓勵他說:「喝點甜的,心情會變好!」言下之意,甜飲好像成為1種提神放鬆的象徵。然而有新研究指出,這杯讓人「暫時開心」的飲料,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情緒,讓快樂變得更難維持。
根據一份發表於《JAMA 精神醫學》的研究,分析了近千名18至65歲成人的資料。結果顯示,經常飲用含糖軟性飲料的人,罹患重度憂鬱症(MDD)的風險較高,其中女性的影響最明顯。高攝取甜飲的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增加約17%,而且症狀更嚴重。
神經系統發炎 影響情緒
該研究指出,含糖飲料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外,還有防腐劑與人工甜味劑。這些成分會打亂腸道菌群平衡,促進發炎菌繁殖、減少具有保護作用的短鏈脂肪酸。這樣的變化會導致神經系統發炎反應,影響情緒穩定與心理健康,也提醒我們,飲食也會左右心理健康。減少含糖飲料,不僅可控制體重、降低糖尿病風險,還讓情緒更穩定。
◎減糖促進身心健康,可以這樣做
●增添喝水的風味。許多人習慣喝甜飲,是因為覺得單喝白開水「沒有味道」。可以用天然方式增加風味,例如加入新鮮檸檬片、薄荷葉、奇異果片或氣泡水,讓水多了層次感。既能補充水分,又不增加糖分攝取。
●當心情低落時,用運動取代喝甜飲。甜飲帶來的快感只是短暫的血糖刺激。要保有正面的情緒,不妨選擇更有效且持久的方式—運動,它能促進大腦分泌「腦內啡」與「血清素」,有助於提升心情、減輕焦慮。
●關注睡眠與壓力管理,睡眠不足與長期壓力都會增加對甜食、甜飲的渴望。建議可以使用與身心健康相關的APP,記錄調整自己的睡眠狀態、情緒狀態等等。
戒糖從減量開始
戒掉甜飲不必一夕之間,可以先從「減量」開始,例如先每天減喝半瓶、之後改成每週2次,再慢慢拉長間隔。
甜飲帶來的甜蜜感,往往只有幾分鐘,穩定的情緒與健康的身體,卻能帶來長久的快樂。少一點糖、多一點動,就能讓心情更自在。(作者為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