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4-2-27
- 最後登錄
- 2025-1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980
- 閱讀權限
- 100
- 文章
- 504
- 相冊
- 3
- 日誌
- 2
  
狀態︰
離線
|
若企業內部的哪個地方有難搞的人存在,最明顯的徵兆通常就是爆發離職潮:其他人都會前仆後繼地離開;這些都是企業曾投入大量時間與金錢招聘並栽培的人才,也是可能直接轉而投向競爭對手懷抱的重要同仁。如果你的公司開始出現「離職潮」,你應該將其視為一個警訊,意識到可能出了問題,並進一步調查原因。
只有在員工和團隊都能把事做好、又能得到成就感的時候,企業才能穩定地提供卓越的產品與服務──但一旦有人變得難以共事,這個目標就很難達成。
所以,為了大家好,對於職場中可能出現的難搞人物,我們有必要保持警覺與好奇心。接下來,我們應該問自己: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背後是否隱藏著更深層的系統性或結構性問題?
難以共事的人對人員流動率的影響
若企業內部的哪個地方有難搞的人存在,最明顯的徵兆通常就是爆發離職潮──其他人都會前仆後繼地離開;這些都是企業曾投入大量時間與金錢招聘並栽培的人才,也是可能直接轉而投向競爭對手懷抱的重要同仁。
有位客戶曾告訴我發生在他們公司的真實事件。由於一兩位特定人士的影響,這家專業服務公司正以緩慢但令人擔憂的速度失去年輕合夥人。
在我們第一次的簡報會議中,他們解釋說,失去一位初級合夥人對公司造成的損失可能高達10萬英鎊;這還只是他們在找到替代人選之前,因為失去該合夥人而損失的費用收入而已,不包括實際替換該職位的成本。一些研究顯示,針對高學歷主管職位,替換成本可能高達年薪的兩倍。
如果流失的是專業人員,甚至還帶著自己的客戶群一起離開的話,那麼對受影響的企業來說,整體局勢就變得更令人擔憂了。
主管對人員去留的影響
常聽人說:「員工加入的是公司,卻因為主管而離職。」
2008年,蓋洛普(Gallup)針對美國超過100萬名員工進行調查的結果發現,人們離職的首要原因是糟糕的老闆或直屬主管;在自願離職的員工中,有75%是因為他們的主管才選擇離開。
如果你還在狀況外的話,離職面談或許能為公司老闆與資深主管提供機會,更深入了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離職面談與組織回應
然而,《哈佛商業評論》的研究顯示,只有不到3分之1的離職面談,真正促成企業政策的調整或有效的改善措施;這表示許多公司即使明知問題所在,卻仍未採取行動,也有很多企業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有效介入,來應對難以共事的同事,結果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
為了謹慎起見,如果你的公司開始出現「離職潮」,你應該將其視為一個警訊,意識到可能出了問題,並進一步調查原因。
|
-
總評分: SOGO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