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勵志] 給壓力山大的你:別傻傻硬扛,5招維持抗壓力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昨天 00: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給壓力山大的你:別傻傻硬扛,5招維持抗壓力


我們的文化,無形中一直要求我們要有責任感、有抗壓性、要能承擔所有事,以致於我們硬扛慣了,讓壓力不斷堆疊在胸口上,直到崩壞。

精神科醫師說,人只要活著,都會有壓力。職場,有業績、升遷的壓力,家庭,有管教、關係的壓力,運動員,有競賽、自我突破的壓力,連小學生,都有考試、作業而來的壓力。而壓力,都是負面的嗎?有沒有壓力的正面影響?面對壓力,我們要怎樣健康地去面對呢?

壓力都是不好的嗎?其實不然。例如,跟朋友打線上電動遊戲,或是球類比賽,我們都可以感受到競爭、比賽的壓力,但那些壓力,是讓我們興奮,增加了生活中的樂趣;老師為提升參與和轉換的樂趣所設計課堂中的競賽,也為平淡的學習帶來調味劑般的動能。

因為這些適度、短期的壓力,會讓我們分泌腎上腺素,讓我們心跳加速,血液循環加快,釋放出身體裡的資源,增加能量,來面對眼前的挑戰,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好處的。但如果是長期而過度的分泌,會造成精神緊張,血糖上升,免疫力下降,記憶力衰退,對身體則有不良的影響。

所以,重點不是壓力的大或小,而是處在壓力下時間的長或短,對我們的身心靈會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如同,伸手拿起一杯水,連小孩子都不成問題;但如果要求伸手拿著一杯水,不能動達半小時或一小時以上,對任何人而言,都是很嚴酷的要求和挑戰。壓力的影響,也是如此。

面對壓力 繃久了會壞,保持彈性才能保有抗壓性

我們的文化,在無形中要求我們要有責任感,要有抗壓性,要能有所承擔。以致我們無法分辨、不敢放下任何會讓人覺得「沒有責任感」,或「連這等小事都無法承擔」的眼光,以致我們硬扛,讓壓力一直壓在心口上。

例如家庭責任,有些媽媽對自己的角色有完美的期待,一定要親餵母奶,一定親手做飯給孩子吃,家裏一定要整理得乾乾淨淨,這都是很棒的事,但當自己有限制,無法事必躬親時,對於自己有完美期待的媽媽們而言,就都成了壓力源;又或許是對配偶、兒女的成就有所期待的爸爸媽媽,或是對自己的工作事業有高標準高期待的男人,都是如此,用完美的眼光期待自己或對方達成期待,可能是自己不願意放下,或是不被允許放下,就長期形成壓力,久而久之,身心都疲乏、耗竭了。

其實,對抗壓力的抗壓性,是要能保持彈性、伸縮性,要藉由適度的休息,適當地放下,該拿起時拿起,該放下時放下,才能增加自己承擔的能力,也能保有抗壓的彈性。

壓力狀態3階段 看看你走到了哪一步?

加拿大心理學家漢斯薛利,把人承受壓力的狀態分為3個階段:

1、警覺反應期
在此階段,人會感覺到有些壓力,有些緊張,這時,會進入選擇中:要面對?還是逃避這個壓力?要解決或是逃離眼前的困難?

2、適應或抵抗期
在壓力下一段時間後,可能已經適應了壓力,或是仍在跟壓力搏鬥。

3、耗竭期或疲憊期
長期、過度的壓力,已經導致人感到耗竭了,身心超過臨界點,無法再承受了。

別傻傻硬扛 這5招才是上策

要如何維持自己的抗壓能力,以下幾點值得參考,在警覺反應期和適應期,就要好好開始執行:

一、適度休息 養足精神體力才能面對難題
該睡覺時,好好睡個覺,讓自己睡醒時有是一條好漢。適度離開壓力的根源,讓自己好好休息,才能有精神體力,好好面對難題。有時,短暫讓自己離開,散個步、聽一段音樂、喝杯咖啡,都是休息。

二、轉換情境 可有效紓壓
有一位憂鬱症傾向的音樂家,心理諮商輔導都沒有成效。有次車子爆胎,動手拿工具修車的過程中,他突然發現心情變好了。原來,轉換不同情境,腦力和體力互有轉換,也達到轉換心思意念的果效。對這位音樂家而言,這是一個可以紓壓、釋放的方式。你也可以找到一種有效轉換情境的方式。

三、投入興趣 幫助放鬆
當我們投入在另一種興趣,享受在其中的時候,我們的精神就可以放鬆,我們的情緒、思想和意志,也就可以恢復。我們需要培養學習或重拾興趣,爬山、釣魚、打球、音樂、樂器、電影、下棋、畫畫、書法等,你想到什麼興趣了嗎?

四、別單獨硬扛 懂得求助方為上策
功成不必在我,不一定要事必躬親。不管是在工作事業或家庭中,要尋找資源,形成團隊,讓彼此合作,互相貢獻,尋找互補神隊友,彼此幫補,互相扶持,可以讓自己更加輕省有力。

五、尋找可談心的對象 有人支持路更長
我們常因自我的要求,不願示弱,即使有軟弱困難,壓力重重,也不願把難處示人。但是,若能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敞開談論壓力的環境,是增加抗壓性的重要資源。在這個環境中,可以侃侃而談自己面對壓力的感受、自己的軟弱、想望等,是一個很紓壓的方式。

如果可以,尋求一個或一群不隨意批評論斷、不會八卦洩密的夥伴,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實在找不到,尋求心理醫師的諮商輔導,也是很好的方式,他們可以分析、解讀、引導我們的想法,進到比較積極正面的方向。

最後,要為自己設立健康的界線。

(果子傳媒)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20 07:5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