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6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EB病毒雖不致命 恐是自體免疫疾病推手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在線上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前天 00:3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EB病毒雖不致命 恐是自體免疫疾病推手

不少人以為EB病毒無害,實際上還是有可能引發部分自體免疫疾病。


臺灣美容醫學醫學會常務理事宋奉宜表示,「Epstein–Barr病毒」(EBV)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病毒之一,幾乎有九成人一生中都曾感染。過去大家只知道它會引起「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或與我國的客家族群鼻咽癌高度相關。因為「感染者眾而重病者少」,比起「更兇狠」的B型肝炎、C型肝炎、愛滋病甚至伊波拉病毒,人們一直以為EB病毒「只是常見但不致命」。

然而,近年研究發現,這個病毒其實遠比想像中複雜——它不僅與癌症有關,還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的關鍵推手,包括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以及乾燥症(Sjögren's syndrome)。

病毒的偽裝術:分子擬態與免疫逃逸

2022年開始,一篇刊載在《Nature》的研究就,EB病毒的EBNA1蛋白質與神經細胞中的GlialCAM蛋白結構非常相似。這種相似性讓免疫系統在攻擊病毒時,誤以為神經組織也是敵人,結果造成神經發炎與損傷——這正是多發性硬化症的重要病因之一。這種現象被稱為「分子擬態(molecular mimicry)」,也就是病毒偽裝成人體的一部分。

更特別的是,EB病毒能潛伏在免疫系統的B細胞中,讓它們持續製造抗體,造成長期免疫反應。某些病毒亞型甚至會改變B細胞的基因表現,使免疫系統長期過度活化,進而攻擊患者自身。

宋奉宜表示,隨著EB病毒與免疫疾病的關聯被逐漸釐清,新的治療策略也漸漸出現:

●單株抗體療法:清除被病毒感染的B細胞

●BTK抑制劑:抑制B細胞過度活化

●抗病毒藥物與EBNA1抑制劑:直接阻止病毒複製

●聯合療法:同時減少病毒數量與免疫攻擊

這些療法雖然尚未完全脫離臨床試驗階段,但已讓醫學界看見未來的方向。

宋奉宜表示,過去教科書認為EB病毒「普遍存在但危害不大」,只是因為多數人感染後沒有症狀。然而,最新研究顯示,它其實可能暗中影響更多慢性疾病。面對這種看似翻轉個過程,宋奉宜提醒:「醫學史上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就像香菸曾被拿來治咳嗽,後來才知道是肺癌的元兇。」

宋奉宜表示,面對各種新潮保養或治療成分,無論是2024年流行的A醇、早C晚A,或2025年熱門的外泌體、胜肽、多酚;醫學史提醒我們保持警覺,隨時觀察效果與副作用,不要因為流行而忽略健康風險。

(自由健康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1-22 01:0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