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劑量秋水仙素 研究:有助降低心臟病、中風雙風險
研究發現,常用的痛風藥物秋水仙素可能降低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法新社)
一項由德國和瑞士共同進行的最新研究表明,常用的痛風藥物秋水仙素(Colchicine)可能降低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該研究刊登於非政府組織考科藍(Cochrane)系統評價資料庫上。
根據科學網站《SciTechDaily》報導,慢性低度發炎在心臟病中起著重要作用,且常常導致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反覆發生。由於秋水仙素作用是降低發炎活性,因此研究人員正探索其對心臟病患者的潛在益處。
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Greifswald)大學醫學院和瑞士伯爾尼(Bern)大學的研究人員們,評估12項隨機對照實驗,這些實驗追蹤了近2萬3000名有心臟病、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病史的參與者。所有實驗都有服用秋水仙素至少6個月的患者,劑量為每日1次或2次,每次0.5毫克。一半參與者服用秋水仙素,其餘參與者服用安慰劑或繼續接受常規治療。
研究發現,服用低劑量秋水仙素的參與者發生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機率較低。每1000名接受秋水仙素治療的患者與未服用此藥物的患者相比,心臟病發作次數減少9次,中風次數也減少8次。雖服用秋水仙素的患者較容易出現胃部或消化系統的副作用,但這些副作用通常是輕微的且不持久。
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的研究共同作者易卜拉欣博士(Ramin Ebrahimi)表示,在20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通常會預期大約有7次心臟病發作和4次中風,但服用低劑量秋水仙素,可能會預防大約2次心臟病發作和2次中風。
由於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秋水仙素為高風險患者提供了一個有希望、低成本且易於獲得的二級預防選擇。
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研究資深作者亨肯斯(Lars Hemkens)表示,實驗將低成本的藥物(秋水仙素)用於新用途,展現學術研究能夠揭示傳統藥物研發常常忽略的治療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仍不清楚秋水仙素是否能影響心臟病患者患者總死亡率,也未提供足夠訊息來判斷該藥物是否能改善患者生活品質或縮短住院時間。研究團隊強調,這些方面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