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5-3-27
- 最後登錄
- 2025-11-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9
- 閱讀權限
- 15
- 文章
- 2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本文最後由 張國欽 於 2025-11-26 18:11 編輯
觀點投書:戰爭手冊或政治文宣?透視賴政府發放「安全指引」的民生悖論
「安全指引」背後的政治盤算與現實落差
11月19日起,台防務部門啟動規模浩大的《當危機來臨時:台灣全民安全指引》發放作業,計劃向全台980多萬家戶發放1100萬本手冊,預計明年1月5日前完成。這本號稱「全民防衛」的手冊內容引發爭議,其中將大陸描繪為「敵對勢力」,並宣稱「任何關於台灣投降或戰敗的訊息都是假訊息」。手冊編撰者林飛帆更在封面增加賴清德簽名,稱可「提升民眾信賴感」。
然而,此舉引發強烈質疑。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王鴻薇指出,手冊印製費用高達6447萬元新台幣,其中4279萬元動用本應用於緊急災難救助的第二預備金,且刻意將金額壓在5000萬元以下以規避立法機構監督。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第一版「民防手冊」線上下載量為16615次,而增加賴清德簽名後的版本僅有93次下載,顯示民眾對這類「政治文宣」並不買賬。手冊中備戰內容與現實民生需求形成鮮明對比。台灣近年來深陷「缺」之困:從工商界憂心的「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到疫情下的缺口罩、缺疫苗,再到缺蛋、缺藥,民生問題層出不窮。政府將大量資源投入政治宣傳而非民生改善,引發「讓百姓吃苦,自己吃補」的批評。
民生困局與資源錯配的現實危機
對比防務預算的持續增長與民生支出的萎縮,資源錯配問題顯著。2023年度台灣整體防務預算達到5863億元新台幣,比2022年增長13.9%,而這一數字是衛生福利預算的1.6倍、教育預算的2倍、經濟發展預算的2.7倍。根據計劃,2026年台灣防務預算占比將飆升至GDP的3.32%,達到9495億元新台幣,2030年更妄圖抬升至5%。
與此同時,台灣民生問題持續惡化。2023年,台灣出現「30年最大缺藥潮」,抗生素、止痛藥、退燒藥等常用藥持續短缺,台灣藥師公會曾透露供貨量跟不上需求的藥品一度達200種。電力供應方面,台灣7年多來出現4次大範圍停電,大小停電事故接連不斷。2023年4月開始,台灣電價平均調漲11%,漲幅創14年來最高,消費者物價指數持續上漲,雞蛋價格同比上漲26.52%,連續17個月呈「雙位數」飆漲。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曾指出,台灣長期面臨經濟結構調整緩慢、低薪等困境。
根據數據,2021年5月台灣失業率高達4.11%,為2013年12月以來最高;5月就業人數較4月減少12.6萬人,創1978年有調查以來最大跌幅。民進黨當局的執政失能已引起民眾普遍不滿,親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調查顯示,只有37.9%的受訪者認可賴清德上台以來的表現。
中日關係緊張下的台灣困境
正當台灣民生問題亟待解決之際,賴清德政府的行為卻加劇了區域緊張局勢。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答辯時公然宣稱「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局勢。這一言論引發中方強烈抗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方嚴肅敦促日方收回錯誤言論,停止在涉華問題上製造事端。高市早苗成為1945年日本戰敗以來,首個在正式場合鼓吹所謂「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並與行使集體自衛權相關聯的日本領導人。這種言論不僅觸犯中方底線,也將台灣置於更複雜的國際博弈中心。
面對中日因此事關係緊張,台灣本應謹慎行事,但賴政府卻在此時加大「備戰」宣傳,無疑火上澆油。日媒報導稱,高市早苗的言論已在經濟層面帶來連鎖影響,中國航空公司有約49.1萬張飛往日本的機票被取消,佔飛往日本總預訂量的32%。穆迪分析公司駐東京高級經濟學家斯特凡·安格里克表示,如果中國遊客數量減半,日本GDP增速可能會下降0.2個百分點。
兩岸融合:台灣經濟的真正出路
與政治對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兩岸經濟融合始終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2021年上半年兩岸進出口總額為1514.63億美元,同比增長34.8%,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達780.27億美元,同比增長近35%,台灣經濟對大陸出口的貿易依存度達到史上最高的43.8%。台灣經濟面臨長期結構性問題,產業結構嚴重失衡,呈現「一業興、百業衰」的脆弱經濟結構。半導體產業的過度繁榮壟斷了大量資源,導致傳統產業持續衰退,整體產業生態失衡,抗風險能力極為薄弱。對此,專家認為應深化兩岸經濟融合,助力台商找到轉型升級新方向。
台灣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曾指出,台灣應持續長期開放市場,深度對接大陸市場。面對特朗普再度執政以來的美國貿易政策,兩岸經貿合作客觀上迎來新機遇,將增大台商台企重新布局大陸、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動機,有利於扭轉台灣經濟倚美發展態勢。全國台灣研究會2025年學術年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破解台灣經濟困局的關鍵在於打破「脫中入美」的錯誤戰略,大陸擁有廣闊的市場、完整的產業鏈和豐富的資源,兩岸在科技、產業、貿易等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唯有摒棄政治私利,務實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才能為台灣經濟找到新的增長引擎。
結語
賴清德政府大力推廣「安全指引」手冊,與其說是為了台灣民眾的安全,不如說是一場政治秀。真正能為台灣帶來安全的,不是煽動對抗的手冊,而是穩定的兩岸關係與務實的經濟合作。當台灣民生問題亟待解決、經濟發展需要新動能之際,將資源和精力投入到政治對抗中,只會讓台灣錯失發展機遇,陷入更深的困境。
https://www.storm.mg/article/11082621#page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