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對夫妻幾乎從不爭吵,即使有孩子,
 每星期兩人還會刻意抽一天單獨約會,是外人稱羨的幸福佳偶,
 
 但結婚15年後的某一天,
 
 太太突然發現先生從婚後第9年起有外遇。
 
 
 如果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你覺得你們彼此還能破鏡重圓,
 
 執手偕老嗎?
 
 
 楊雀和她先生,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就能做到。
 
 
 約9年前,當時在台灣微軟擔任副總的杜明翰,
 
 主動向楊雀坦承與公司女同事長達6年外遇,楊雀悲痛欲絕。
 
 她在學校當輔導老師,常帶一些媽媽團體,
 
 熟知美滿婚姻的幾大要素,
 
 不敢相信外遇這種事竟然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他跟我說他有外遇時,讓我覺得最痛的,不是他有外遇,
 
 而是我的信心整個被擊垮。結婚15年來,
 
 我努力扮演好各種角色,
 
 那一剎那,我心想:我的生命到底怎麼了?」
 
 眨著雙明眸大眼,楊雀以低沈的嗓音透露,
 
 當時她第一個念頭是想死,其次是離婚。
 
 
 楊雀7歲時,爸爸外遇,
 
 排行老三的她從小聽媽媽說「男人不是好東西」、
 
 「女人要莊敬自強」。父母感情不睦,
 
 她心中暗許日後不跟媽媽拿同樣的劇本。
 
 她認為媽媽因為沒受什麼教育才吃苦,
 
 所以在窮困的經濟狀況下,
 
 從小她就工讀,一路向上唸到碩士,
 
 之後並跟大學時代即相識的杜明翰結婚。
 
 她自認為婚姻經營得還不錯,
 
 是眾人口中的好太太、好媽媽、好媳婦,
 
 不懂為什麼一路努力,到頭來卻跟她媽媽命運相同,
 
 也遭遇丈夫外遇?
 所以當她40歲那年,聽到杜明翰的告白,
 
 她脫口就說:「男人真不是好東西!」說完,
 
 連自己都嚇一跳。
 
 她痛哭三天三夜,完全不看杜明翰一眼,
 
 她不相信最親近的丈夫怎麼會背叛她,
 
 為什麼她篤信的上帝要這樣待她?
 
 不過,也因為虔誠信仰宗教,她在悲傷中一直祈求,
 
 也相信神會帶領她,所以經歷三天三夜的痛苦後,
 
 第四天清晨她決定重建婚姻。當天恰巧是西洋情人節,
 
 兩人決定把這天訂為另一個結婚紀念日,
 
 代表兩人關係的新生。
 
 但重建之路是很辛苦的,特別是事發後至少一、兩年內,
 
 而且楊雀也認識第三者,情緒更強烈。
 
 有時只是看到杜明翰的護照、瞥見路上的旅館,
 
 都會勾起她不舒服的感覺。
 
 比犯人更辛苦的獄卒
 
 事發後一個月,有一天楊雀開車時想起這件事,
 
 情緒再度激動,整個車在路上蛇行,非常危險,
 
 她趕緊停靠路邊,在車上嚎啕大哭,
 
 覺得眼前的生命之路如此難,怎能走得下去?
 
 自己都已經那麼委曲求全了,上帝還要她怎樣?
 
 難道不計對方的錯而饒恕他,這豈不便宜了對方?
 
 
 痛苦不已的她在車上想起聖經的故事,
 
 腦海中突然有個圖像:她跟杜明翰都被關在監牢裡。
 
 因為不饒恕對方,等於也把自己一輩子關在牢房,
 
 如同獄卒看守犯人。何況獄卒比犯人辛苦,
 
 犯人在牢裡可以吃喝睡,獄卒卻必須全神貫注緊盯犯人,
 
 怎麼自由?
 
 除非把犯人放了。 她猛然醒悟:
 
 把饒恕想成便宜對方,只是蛋糕上的糖衣,
 
 真正的內涵是──釋放自己!饒恕是為了自己!
 
 
 那天回家後,她提筆寫了封信給第三者。
 
 信中最後一段內容是:
 
 「耶穌愛你,我也愛你,
 
 我們夫妻願意一輩子成為妳的好朋友。」
 
 
 這段偉大的話,其實楊雀以「咬牙切齒」的心情寫下。
 
 既然這麼難,為什麼要勉強?受訪時她笑道,
 
 她知道那是該做的事──不是為第三者,
 
 也不是為杜明翰,而是為了她自己,她不要被關在監牢裡!
 
 
 「饒恕跟對方改不改過無關,
 
 而是你不再因對方犯的錯而受罰,」
 
 楊雀說:「他跟我講有外遇,我覺得被捅了一刀。
 
 但是人在恨裡,就會把別人傷害你的事實,
 
 變成錄影帶、錄音帶,沒事就會再放一遍、聽一遍,
 
 就像拿一把刀在自己的胸口上再捅一刀,
 
 即使那個事實已經過去了。人家只捅你一刀,
 
 但到最後你會怪別人捅你千瘡百孔,坦白講,
 
 這不公道,其實九百九十九刀,都是自己捅上去的,
 
 不斷自我傷害,」。
 
 當她把信寄出去後,她發現,
 
 原本心中第三者巨大的身影,頓時減了一半,
 
 儘管第三者後來並沒有回信。
 
 要補償,就不可能有愛
 
 她也知道,如果要重建婚姻,絕不能一直把焦點放在外遇,
 
 特別是杜明翰已結束出軌,再去蒐集更多過去的證據,
 
 無疑與重建之路背道而馳。
 
 「我不問,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楊雀說。
 
 當陷於低潮的情緒中,
 
 她不質問杜明翰跟第三者之間更多的細節,
 
 只會很傷心地問杜明翰:「你為什麼要這樣對我?」
 
 然後要求杜明翰不用跟她講道理,
 
 但一定要在一旁陪伴她、抱抱她。
 
 
 另外,她在重建婚姻之初就跟杜明翰說好,
 
 選擇留在婚姻,不是要他做什麼補償。
 
 因為學輔導的她深知,兩人如果要繼續走下去,
 
 她絕不能擺高姿態,抱持「你犯錯後要回來,
 
 我倒要看看你做了哪些來彌補」的受害者心理,
 
 因為這麼做,只會讓杜明翰滿懷罪惡,無益婚姻。
 
 
 「就算真的補償,人會累,而且在補償的心理下,
 
 愛不可能出來,那是贖罪。
 
 結果等罪贖完了,對方可能還是會出走,」楊雀說。
 
 
 楊雀的寬恕態度,在杜明翰口中是「很重要的禮物」,
 
 因為:「如果一個曾經犯過錯的人永遠在罪惡感當中,
 
 就永遠不健康,」
 
 事隔多年,戴著眼鏡長相斯文的杜明翰感性地說,
 
 被外遇者受的傷害不是外遇者補償就可撫平的。
 
 但當楊雀給出這個禮物,他很自然地回應,
 
 兩人之間就會產生信任感和連結,
 
 「那是一種重新建造的愛情,不是補償,」杜明翰認為。
 
 
 所以,在重建過程中,他學習體諒、學習忍耐、
 
 學習陪伴,即使一開始因為楊雀的情緒起伏而有點沮喪,
 
 一再覺得兩人互動又回到原點,但慢慢漸入佳境。
 
 第三者只是冰山一角
 
 與寬恕之路同時並進的,是整理、回顧自我之路。
 
 他們至少花一、兩年時間,好好整理自己,
 
 甚至上些自我成長、生命回溯的課程。
 
 
 面對外遇衝擊時,楊雀慶幸當下她問對了問題,
 
 她的生命到底怎麼了?逼使她面對自己。
 
 
 尤其面對外遇,與其把焦點放在第三者,
 
 更不如積極地重新找回自我。
 
 「外遇一般都在解決第三者的問題,那只是冰山一角,」
 
 楊雀說。
 
 雖然她長期做輔導工作,但大部份時間幫別人釐清問題,
 
 反而很少真的看自己。面臨生命至今最大的打擊,
 
 讓她有機會省思。
 
 她發現自己有個根深柢固的信念──必須要夠好,
 
 別人才會愛她,所以總在扮演別人期待的角色。
 
 另外,「愛」的關係應有「給」有「受」,
 
 但她發現她給的很自在,因為那是她建立自尊的來源;
 
 卻受得不自在,因為自覺不配。
 
 
 她也想起婚姻中的一些瑣碎,從中看到自我貶低的心態。
 
 例如,有天傍晚她從學校下課返家後,
 
 急忙脫掉高跟鞋、套裝,趕進廚房煮飯。
 
 隔一會兒,難得能早下班的杜明翰也回到家,
 
 踱步到廚房問了句:「楊雀,狗餵了沒?」
 
 她聽了,差點沒把手中的刀鏟丟過去,
 
 生氣回道:「人都沒餵,還餵狗?」杜明翰被罵得落荒而逃。
 
 
 為什麼人家問餵狗沒,好意幫忙做家事,
 
 自己會那麼生氣?楊雀在整理心情的過程中捫心自問,
 
 領悟到原來因為從小家庭環境不如人,
 
 心中早有「人不如狗」、自卑的心理按鈕,
 
 一聽到先生回家先問狗,沒問候人,
 
 馬上無意識地覺得對方真是瞧不起人,她的地位不如狗。
 
 
 於是她為童年的失落好好地哭,
 
 也對過去重新解讀跟反應,重新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這真的是人生很重要的功課:去察覺你內在的東西是什麼,
 
 ……當人願意面對自己最脆弱的部份,其實人就自由了,」
 
 楊雀認為,除非人願意回頭面對自己的問題,
 
 遇見真正的自己,否則生命無解。
 
 
 透過一點一滴整理生命的枝枝節節,
 
 她原本以為杜明翰欠她很多、對不起她,
 
 但到後來,當她願意面對自己內部根深柢固的結時,
 
 更能跳脫受害者與迫害者的關係。
 
 沒有委曲求全,而是發自內心,
 
 她對杜明翰說:「誰欠誰,算不清!
 
 ……難為你了,前15年娶了一個聖人,不是一個女人。」
 
 巨人終於消失
 
 脫掉一些面具後,兩個人開始有
 
 「原來婚姻生活可以這樣過」的感覺,
 
 發現彼此更多可愛之處。
 
 可是當楊雀覺得自己已恢復得差不多時,
 
 老天又給她另一個試煉。
 
 那是她寫信給第三者隔兩年多後,
 
 杜明翰因公司辦兩天的員工旅遊,
 
 要帶她跟孩子一起去,不過杜明翰也事先告訴她,
 
 第三者會跟他們坐同一輛遊覽車。
 
 
 楊雀原本以為自己可以承受,
 
 可是出遊當天一見到第三者:
 
 「整個新仇舊恨又上來。」
 
 一到目的地的旅館,她就開始大哭,
 
 又問上帝她在重建婚姻的前兩年最常問的一句話:
 
 「此路甚難,誰能走?」原來她以為事情都過去了,其實不然。
 
 
 隔天回程他們與第三者又坐同一部車。
 
 心情低落的楊雀埋頭猛看書,
 
 卻正巧看到書上有篇故事描述一個曾受迫害的女子,
 
 多年後在異地公開演講「寬恕」的主題時,
 
 赫然見到當年凌虐她的敵人。
 
 當敵人向她伸出手時,她原本想應付了事,
 
 勉強握住敵人的手後,竟然克服心中障礙,
 
 激動地抱住對方,兩人在愛裡獲得救贖,
 
 並進一步領悟饒恕的真意。
 
 
 這篇故事觸動了楊雀,她知道這是她的契機。
 
 她在書後的空白頁寫下
 
 「我真的在耶穌裡全心全意原諒你,耶穌愛你,我也愛你……」
 
 的話語並撕下,往前走向第三者坐的位子。
 
 
 「那是我一輩子走過最艱難的路,真的叫咬緊牙根,
 
 含著眼淚,但我知道跟她無關。」
 
 楊雀清楚內心仍存著未理清的情緒,她必須勇敢往前。
 
 
 她走到對方的座位旁,輕輕拍拍正閉眼休息的第三者,
 
 遞出寫好的紙條,對方的眼眶立即泛紅。
 
 她問第三者,「可不可以談一下?」對方往內挪,讓楊雀坐下。
 
 
 接著,楊雀強迫自己做件事:去拉對方的手。
 
 兩人的手相握的那一剎那,
 
 她發現她看到的是一個也需要別人疼愛的平凡女子。
 
 「這對我來說很重要,巨人消失了!」楊雀回憶。
 
 而她給自己的煎熬也消失。
 
 
 那次接觸大概20分鐘,第三者不久後離職,
 
 楊雀和她沒再聯絡。隔了快1年,春天時節,
 
 楊雀在服務的學校收到那女孩寄來的信,除了表達歉意,
 
 也感謝楊雀在生命遭逢艱難時,還一再原諒她,
 
 給她很大的勇氣重新面對人生。
 
 
 當楊雀看到信,她知道因外遇事件引起的糾葛仇恨,
 
 終於可以劃下句點。她至今還保留著這封信,
 
 視為上天給她的禮物。
 
 
 「你聽來會覺得怎麼這麼充滿神蹟神妙?
 
 但其實很多所謂的神蹟,不是真的很玄妙,
 
 而是人明明知道怎樣做比較好,卻不願意去做,」楊雀說。
 
 她常想像獄卒與犯人的圖像,她明白釋放的路是必走之途,
 
 即使外遇的人不回頭,藉由釋放,
 
 也能給自己一個公道的對待,一生不用纏繞在對方的身上。
 
 
 「真正到最後的關鍵點,還是要找回真正的自我,」楊雀說。
 
 
 走過這場桃色風暴,杜明翰與楊雀的感情更堅。
 
 杜明翰一年多前從企業界退出,
 
 獻身於非營利組織「台灣世界展望會」,
 
 為各地需要幫助的人奔走。而楊雀幾年前也放棄教職,
 
 現在每星期至少有兩天到展望會作義工。
 
 
 「我們現在站在同一個根基上,彼此信賴,
 
 一起承受生命之恩,那種親密戰友的感覺很棒!」杜明翰說。
 
 
 而楊雀更說,這幾年她跟杜明翰之間的相處很真實,
 
 可以自在地在對方面前作自己,「這是人生很大的禮物!」
 
 
 《 本帖最後由 eee000 於 2009-7-18 12:07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