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51|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道教 {神仙觀}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9-2 01:09:2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9-2 01:10 編輯




道教神仙觀

神仙之說,最早見於《莊子》(即南華真經),他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云氣,禦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在文學家屈原《離騷》、《夭問》中,也有很多對神仙狀況的描述。可見遠在戰國時期,這種神仙說便已流行於我國南北。

後被神仙方士們所吸收,道教的神仙信仰就由此而發展了。

道教是多神教,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神團系統。其崇奉的神靈包括先天真聖和後天仙真,以及地方神靈等。   

道教的“神”稱之為先天聖,出於天地未分之時。

例如,“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天尊”  (斗母、玉皇,三官等)以及南辰北斗諸星 宿之星 君。   

“仙”是夭地開闢以後的得道仙真。《釋名》曰:“老而不死日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制字人傍山也。例如:張天師、葛仙翁、 許真 君、呂純陽、關帝、陳傳老祖等,以及有功社櫻,佑國救民而為人民所欽崇的地方神明。  

道教最崇奉的神是太上老君,即老子,以老子為教祖,六朝時又奉“元始天尊”為最高神。從此,道教崇奉的神日漸繁多。

人間有帝王百官之封建等級制度,道教也把人間的官制等級搬用到天上。     

道教的神仙也是分等級的,道教最崇高者為“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住清微天之玉清境,上清靈寶天尊,住禹余天上清宮,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住大赤天太清境,無世不在,無世不存。其次為“四禦”即玉皇大帝,又稱金闊至尊吳天上帝,為總執天道之神,如人間皇帝,中夭紫微北極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晨和四時氣候之神;勾陳上宮天皇上帝,協助玉皇執掌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禦諸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後土皇抵,又稱承天效法土皇地抵,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與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   

南朝齊粱時道士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把眾神仙分成七級,每級有中位之神,左位及右位居於輔佐地位之神。

第一級中位為元始天尊,第二級中位為玉晨玄皇大道君,以下依次是 金闊帝 君,太上老君,九官尚書,定篆真君,鄂都大帝。

這樣就具體地描述了神仙的等級。   

《神仙傳》謂仙有九品: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飛夭真人,第五靈仙,第六真人,第七靈人,第八飛仙,第九仙人。      

抱樸子內篇·論仙》:“按《仙經》云: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總之,道教的神仙等級是很清楚的,如同人間的職位等級。     

道教之所以成為多神教的原因,我認為這和它的歷史淵源是分不開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道教起源于殷周時代的巫術,戰國秦漢時代的神仙方術。   

第二·隨著道教天人感應思想,出現了天神、地神、地抵、人鬼的神團系統。後來道教又結合民間信仰有了更多的神。   

第三·道教起源於民間神的信仰,信仰神仙的目的是為了擺脫塵世的疾苦和煩惱,尋求安樂和長生。  
   
第四·道教的神仙之術,還被歷代統治者個人所重視,《史記·封禪書》中有詳細記述:說東海有三神山,山上有黃金銀為宮閣的仙人住所和“不死之藥”。

正因為統治者想追求長生以及成仙,從而迷戀上道教的神仙和“不死之藥”即所謂—“金丹”。這也是道教神仙得以發展的一個原因。      

“仙”是夭地開闢以後的得道仙真。修道成仙,是道教追求的主要目標,其一切理論、道術、齋儀、修持、多圍繞這一核心而開展。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根據道門的傳授把修煉成仙、分為下面幾種情況:   

第一·飛升,又叫升天,輕舉。云東羽蓋,形神俱飛。

是神之上者。飛升去處,九天之上,無何之鄉,極陰之都、神仙之府。他說:“世之得道者,煉陰而全陽,陰滓都盡,陽華獨存,故能上賓於天,與道冥合”。

如像黃帝駕龍而騰躍,子喬控鶴而飛翔,赤松乘雨而飄飄,列禦寇禦風而上下,(《毛仙翁傳》)那樣的神話人物。

唐代《吳涵虛·上升歌》有這樣的描述:“玉皇有沼登仙職,龍吐云分鳳著力。

眼前驀地見樓臺,異草奇花不可識。我向大羅觀世界,世界即如指掌大。當時不為上升忙,一時提向誠洲賣”。   
  
第二·隱化,紮谷幽林,隱景替化。   
  
第三·屍解,解化托象,蛇蛻蟬飛。
   
  
第四·鬼仙,就是那些在塵世上“積功未備,累德未彰的人,或至忠至孝至貞至烈之輩,或勤苦獨修,功善著之徒,太上老君以其志誠,”限盡而終,魂神受福者,得為善散爽之鬼。地司不判,鬼錄不收,逍遙福鄉,逸樂遂志,年充數足,得為鬼仙。   

修道成仙,雖然是道教追求的主要目標,但也要有一定的條件。

唐代道士司馬承禎認為,人要長生久視,就必須得道。

人之有道,若魚之有水。

“魚不能離開水,正像“生”不能離“道”一樣,二者必須“相守”、“相保”,才能長久。

那麼“道”是什麼呢?

在《莊子·大宗師》裏曾把“道”解釋為“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夭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並說:“黃帝得之,以登云天;擷項得之,以處玄宮,”……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   

其次,成仙的途徑還要行善。

《靈寶經》系的核心篇章《元始無量度人經》,主要內容就是宣揚“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尊崇“元始天尊”為至高無上之神,又敷衍十方有度人不死之神,還有三界、五帝、三十二帝、地府劊二都等神鬼系統,宣稱諸飛天神,皆在監視人的行為,故人們皆當齊心修齋,六時行香,誦念道經,以求降福消災,並能登仙。   

《抱樸子內篇·對俗》:“按《玉鈴經中篇》云:立功為上,除過次之。

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禍,護人疾病,令不枉死,為上功也。

欲為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

行惡事大者,司命奪紀,小過奪算,隨所犯輕敢,故所奪有多少也。

凡人之受命得壽,自有本數,數本多者,則紀算難盡而遲死,若所察本少,而所犯者多,則紅算速盡而旱死。

又云,人欲地仙,當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

可見,道教的成仙途徑和個人道德品行的完善是分不開的。   

《抱樸子·對俗篇》中還強調了“積功德”的重要性,它把積功德定為成仙的必要途徑。

這種思想在《太上感應篇》中表現得更加充分。   

隨著時間的推移,道教也在不斷發展。

由於道教同民間宗教有淵源關係,因此,一些道教的神,如天后娘娘、關帝、灶神、土地神,福、壽、祿三星等,在民間仍然相當廣泛地受到崇拜。




資料來源:來自網路之紫雲居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9-11 14:08:53 |只看該作者
滿詳細的...給你一個讚....

Rank: 4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9-11 14:56:00 |只看該作者
謝謝大大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8 03:5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