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9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17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廟是神明的家,也是民眾信仰的中心。台灣的廟宇如同西方的教堂,不僅是宗教的聖地,也是民間
的藝術中心,廟宇建築包括雕刻、美術及文學等藝術,一座廟宇就是一件藝術精品,而不同於西方
教堂的是,台灣民間的表演藝術並不是在演藝廳、歌劇院表演而多在廟口進行;傳統戲曲的演出、
民俗藝陣的表演或江湖藝人的唸歌、講古、雜耍都在廟埕表演,因此,廟埕也就是地方的藝文中心
。而廟宇周圍的商店、小吃攤、兜售金紙的小販、賣藥走唱的「王祿仔」聚集,使廟宇成為地方的
商業中心。
平時廟埕是老人聊天、下棋的地方,兒童遊戲學習的場所,社區民眾議論公共事務,傳播社會消息
之處,因此廟埕又是地方的資訊中心。廟埕其實不是神明散步、運動的場所,廟埕是神聖與世俗的
交會點,在台灣人的成長過程中,廟埕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塊空間。
台灣民間習俗在神明誕辰、廟會祭典前夕都會舉行遶境出巡儀式,出巡的目的就如同警察巡邏轄區
,具有掃除惡煞安定人心的作用,如在夜間出巡則稱為「暗訪」。神明出巡時各社區廟宇、行業都
會聘請藝陣遊行。這些民俗藝陣大多是業餘性質的社團組織,由社區民眾組成,他們在閒暇之餘學
習各項民俗技藝,做為休閒娛樂,如逢廟會節慶則代表地方廟宇出陣遊行,藉以參與公共事務。台
灣在移民初期民變、械鬥頻傳,治安不良,有些藝陣就成為地方自衛組織,像宋江陣、獅陣都屬於
地區性防衛武力,例如台灣的獅陣除了舞獅之外,也要學習武術,就是基於地方防衛的特殊需求。
由於宗教活動的盛行促使民間戲劇、藝陣的發達。這些民間藝陣除了具有藝術、娛樂功能之外,也
兼具教育民眾、凝聚民心和防衛鄉里的功能。廟會文化是台灣文化的縮影,在廟會中可以看到台灣
人民的人文、藝術、信仰的呈現,也反映台灣民間的價值觀。
台灣的傳統劇場屬於開放式劇場,民眾可以隨時進場觀賞表演,也可以任意離開去逛街購物、品嚐
小吃,台灣的廟埕經常可見到各種民俗工藝、童玩、小吃攤,觀眾可以一邊觀賞表演同時吃棉花糖
、鳥梨仔糖或烤香腸,一切隨興無拘無束,形成自由熱鬧的廟會場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