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9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597
- 相冊
- 1
- 日誌
- 8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諸葛亮隱居在南陽隆中的時候,經常自比管樂。「管」是管仲,齊國名相;「樂」是樂毅,燕國名將。
他們都輔佐國君建立了卓越的功勳。
管仲(?—公元前六四五年),名夷吾,字仲,謚敬,亦稱敬仲安徽穎上人,是春秋初期齊國著名的政
治家、哲學家。他輔佐齊國齊桓公(小白),對內政外交政策進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國強兵
的方針策略。他合理征收賦稅,減輕農民負擔,以達到「民富」「民安」;改進國家管理體制,發展民
間武裝力量,並統一軍政的領導;運用國家力量發展鹽鐵事業,增加財政收入;採取「尊王攘夷」的外
交策略,採取外交的主動權。他秉政三年,齊國大治,成為「五霸之首」。
管仲所以有所作為,除了自身的才幹外,同鮑叔牙能夠知人並無私地舉賢薦能有關。管仲與鮑叔牙年輕
時就是諍友。兩人共同經商,分配盈利時,管仲私自多拿了一倍於鮑叔牙的財物。別人不平,鮑說,這
不是他貪財,是因為他家裏貧窮。兩人一起領兵打仗,鮑身先士卒,親冒矢石,管卻衝鋒在後,退卻在
前。別人議論,鮑說,這不是他怕死,是因為他家裏有老母。鮑叔牙這種寬以待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
了管仲,他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後來,鮑克服重重困難,把管仲引薦給齊桓公,築壇拜
相,自己卻甘願位居其下。司馬遷感慨地說:天下人不推重管仲之賢,而推重鮑叔能知人。
管仲所以有所作為,又同齊桓公的豁達大度,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緊密聯繫的。管仲原來輔佐小白的
哥哥子糾。糾、白爭位時,管仲曾射了小白一箭,小白詐死始得脫。後來子糾死後,小白為齊國之主,
他尊賢禮士,不計舊怨,接受鮑叔牙的推薦,毅然授相與管仲。當齊桓公親自到郊外迎接管仲,二人同
車入城時,「百姓觀者如堵,無不駭然」。後來有人進讒言,中傷管仲,齊桓公不信,加以駁斥。並對
管仲更加信任,尊為「仲父」,明確「國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憑仲父裁決」。這
樣,使得管仲能夠施展他的聰明才華,作出一番事業。
──轉自《世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