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0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國歷史] 尉遲敬德與秦叔寶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性感誘惑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西洋辣妹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6-8 15:32:0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尉遲恭:

 尉遲恭(公元585年 ——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陽人。青年時以勇武聞名鄉里,參加了劉武周起義軍,並和宋金剛率軍南下,陷唐晉陽、澮州,大敗李淵軍隊,俘虜了永安王李孝基及獨孤懷恩、唐儉、於均、齊世良等 5名唐將。公元 620年被李世民戰敗於美良川,復被圍困在介休,經勸降,他和劉武周的另一將領尋相歸附了唐朝。李世民讓他當右一府統軍。時隔不久,尋相等又相繼反叛李世民,一些部將對尉遲恭也產生了懷疑,把他囚禁起來,並對李世民說:“敬德驍勇絕倫,今既囚之,心必怨望,留之恐為後患,不如遂殺之”。世民笑著說:“如果尉遲恭真要叛變,他那能在尋相之後呢?”於是令人釋放了他,引入室內,賞賜了不少金銀財物,並說:“大丈夫處世以義氣相投,小小誤會你不必介意,我怎能聽信那些讒言相害於你呢!請多體諒。如果你真的想走,這些東西就算我送給你的,也不枉我們交往了一場”。


  當時,李世民正與王世充交戰。有一天,他帶了 500騎兵觀察地形,王世充率步、騎萬餘突然把他們包圍起來,世充猛將單雄信揮槍直刺李世民。尉遲恭見情況危急,不顧一切,大喝一聲,把單雄信刺於馬下,保護李世民衝出重圍。這時,正好大將屈突通帶領大部隊衝殺過來,合兵攻擊,王世充大敗,被斬獲6000多人,其冠軍大將軍陳智略也被俘虜。從此,李世民對尉遲恭更加信任,尉遲恭亦對唐一片忠心,跟世民屢戰沙場,敗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立下了汗馬功勞。


  尉遲恭善於避矛,又能奪敵矛返刺。齊王李元吉知道後,請去掉矛頭與之較量。元吉多次突刺都不能中,反而被敬德奪走 3次,內心感到莫大恥辱,但也發現尉遲恭確實是員戰將,為了和他兄長李建成共同對付李世民,他們用重金收買不成,決計剷除李世民這個羽翼,派人多次行刺。尉遲恭知道後,索性大開門戶,安然而臥,刺客數次入室,始終不敢下手。繼而元吉又在其父李淵面前誣陷尉遲恭,被下獄問罪。經世民多方面週旋,才免於被害。


  武德九年(公元 626年)六月初四,歷史上發生了“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針對兄建成、弟元吉聯合爭奪皇位的情況,在群臣的參謀下,率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伏兵於玄武門。那天,建成、元吉照例上朝,走到臨湖殿,發現有變,撥馬急走,建成被李世民射死。這時,尉遲恭率70騎繼至,射元吉墜馬。世民坐騎跑入林中被樹枝所挂跌倒,元吉很快趕到奪下弓,扼住了世民喉頭,在這危急關頭,敬德馳馬趕到,元吉拔腿便逃,被一箭射死。


  當時,李淵正在宮苑海池泛舟遊玩,李世民今尉遲恭前去“警衛”。尉遲恭披甲持矛直奔那裏,李淵見後大吃一驚,喝問:“今日亂者為邪?卿來此何為?”尉遲恭回答說秦王以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這時,建成、元吉部下已殺進宮來,尉遲恭請李淵下道手喻,命令所有部隊歸李世民指揮。李淵見大勢已去,只得依從。事變結束之後,不少人主張把建成、元吉死黨 100多人處死,並沒收其家產,尉遲恭堅決反對,他說:“罪在二兇,既伏其誅;若及支黨,非所以求安也!”李世民採納了他的意見,對建成、元吉餘黨不再過問。


  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尉遲恭官拜右武侯大將軍,賜爵吳國公。這一年突厥犯境,李世民今尉遲恭前去迎敵,他率輕騎直入敵陣,殺其大將,突厥敗走。貞觀十一年(公元 637年),李世民大封功臣,以尉遲恭為宜州刺史,改封鄂國公。貞觀十三年(公元 639年)二月的一天,李世民問尉遲恭:“有人常說你反,這是什麼原因”?尉遲恭回答說:“我能反嗎?我從皇上征討四方,身經百戰,能夠倖存,實在是鋒鏑餘生。今天下已定,還疑我反叛嗎”?說罷脫衣扔地,露出身上槍箭傷疤。世民感動地說:“請你趕快穿上衣服,正是由於我不懷疑,才對你說這番話哩”。不久李世民又想把女兒嫁給他,尉遲恭叩首:“臣妻雖鄙陋,相與共貧賤久矣。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願也”。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為了褒彰功臣,李世民命人將長孫無忌、魏徵、尉遲恭等24名功臣像畫在淩煙閣上,他還常去觀賞,以表對功臣的讚賞和紀念。


  尉遲恭晚年閒居,學延年術,修飾池臺,謝絕賓客。唐高宗顯慶三年(公元 658年)二月去世,享年74歲,李治親為他“舉哀”,在京五品以上官員前去哀悼。




秦叔寶 :

當時李淵與李世民關係尚好﹐又依賴李世民負責軍事﹐因此每得到良臣勇將﹐李淵多將其配屬到李世民軍中﹐秦﹑程這等勇將自然也不例外。同李密一樣﹐李世民也在全軍中挑選了精銳騎兵組成自己的親衛隊﹐其成員清一色皂衣玄甲﹐十分威風。秦﹑程二人在李密那裏就是當親衛隊頭子﹐到李世民手下後也就繼續乾老本行﹐率領李世民的玄甲衛隊。與李密不同的是﹐李世民作戰時喜歡當尖刀連親自衝鋒陷陣﹐他的親衛隊自然要陪著他一同當敢死隊﹐在李世民的手下﹐秦﹑程二人殺敵立功的機會要比在李密和王世充那裏多得多了。


  秦﹑程歸唐正當各路反王爭天下最精彩激烈之時﹐李世民東擋西殺掃平天下﹐先後滅宋金剛﹑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達各路強敵﹐秦﹑程一直陪李衝鋒陷陣﹐斬將擎旗不一而足﹐尤以秦叔寶戰績輝煌。古時作戰往往會選派精銳將士出陣耀武揚威做挑釁狀﹐以打擊對方鼓舞己方﹐偶爾還會罵陣﹐李世民分外受不了這種挑釁﹐每遇到對方出來﹐總要設法乾掉那挑釁者﹐而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派秦叔寶去給對方一個教訓。每當此時﹐秦就躍馬橫槍直衝敵陣﹐斬人於萬馬軍中。次數一多﹐連李淵也知道了秦的勇猛兼奮不顧身﹐多次給秦嘉獎﹐還很煽情地說「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當然不會有誰會用得到李淵的肉(倒是李世績用過李世民的鬍鬚)﹐不過李淵肯這麼說﹐畢竟還是很欣賞秦叔寶的。


  消滅各路反王后﹐李淵論功行賞﹐封秦叔寶為翼國公﹐程咬金為宿國公。不過這二人還沒來得及安享榮華富貴﹐就又面臨了宮廷內的生死鬥爭。李世民最大的問題是功高震主﹐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結成太子黨﹐極力要消滅李世民的秦王黨﹐李淵則暗中支持太子黨﹐秦﹑程是秦王黨的骨幹﹐正是太子黨必遇除之而後快的人物。武德九年﹐太子與秦王兩黨的鬥爭達到高潮﹐李淵公然下手剪除李世民的羽翼﹐程咬金被調出京任康州刺史﹐程不肯在危機時刻離開﹐竟然抗命不肯離京。緊接著李淵又借口抵禦突厥﹐調秦王黨骨幹隨齊王元吉一同出兵﹐意圖借刀殺人﹐被點名要求隨軍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段志玄等人。


  眼看已被逼到了絕路﹐李世民不得不放下怕被後人譏諷的顧慮﹐於當年六月四日伏兵於玄武門﹐擊殺建成﹑元吉﹐控制了唐朝政權。事變之時﹐雖然一發動就比較順利地殺了建成﹑元吉﹐但不料太子黨中不少死硬分子要為主子復仇﹐不但不肯散去﹐還大舉進攻秦王府人馬。由於李淵此前的特意扶植﹐太子黨的武力一直超過秦王黨﹐因此雖然太子黨沒了領袖﹐秦王黨仍然招架不住。好在李世民手下不缺勇將﹐一面由秦叔寶﹑程咬金等人奮力抵禦﹐一面由尉遲敬德向李淵逼宮﹐要李淵下令太子黨投降。好在兩方面都出色完成了任務﹐玄武門之變終於以秦王黨勝利告終。事後李世民封賞功臣﹐加秦叔寶左武衛大將軍﹐程咬金右武衛大將軍。


  隨後李世民登基為帝﹐開始了他的貞觀之治﹐武將們也終於可以享受一下太平。秦叔寶﹑程咬金這種以勇力見長的將領在和平年代無法象李世績那樣成功轉型﹐於是只能掛個空銜﹐在家閒居享福。進入和平年代後﹐秦叔寶的身體日益衰弱﹐秦自己分析說﹐以往身經二百餘戰﹐負傷無數﹐「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大概在緊張的戎馬生活裏這病沒時間發作﹐和平後一鬆懈下來(或者還有些暴飲暴食之類的享樂行為加速誘發了病情)﹐所有陳年舊瘡一起發作了。秦纏綿病榻﹐一直與疾病搏鬥到貞觀十二年才終於病故。


  程咬金的生命就要長得多﹐他一直活到唐高宗年間﹐高宗顯慶元年﹐老將程咬金終於得到一個重展雄風的機會﹐他受命為大將出征西突厥。程手下有兩員副將﹐一為蘇定方﹐一為王文度﹐蘇善於輕騎野戰﹐每戰多率部為前鋒突擊﹐多次擊敗西突厥﹐王是個疾賢妒能之徒﹐不願蘇繼續立功﹐於是向程進讒言說蘇雖然屢戰屢勝﹐但自己士卒也多有死傷﹐不是萬全之策﹐應該全軍結成方陣﹐以輜重置其中﹐緩緩前進﹐絕無風險。這實在是個莫名其妙的作戰方案﹐唐朝是深入敵境進攻﹐目的就是尋敵決戰﹐西突厥是遊牧騎兵﹐輕騎對輕騎才能追得上﹐如此結陣緩行﹐雖然不易受敵人襲擊﹐但想取勝是絕對沒可能了。程是沙場老將﹐自然明白其中道理﹐本來不該採用王的方案﹐但王又假傳聖旨﹐說皇帝擔心程恃勇輕進﹐所以專門派自己來當監軍﹐這個計策就是皇帝的意思。蘇定方大為不憤﹐認為皇帝如果不信任程咬金也就不會派他當主將出征﹐不可能再派什麼監軍﹐建議程先把王抓起來﹐然後急報京城求證。可能是程咬金年老怕事不復昔日之勇﹐竟然沒有勇氣去驗證一下這個假監軍的身份﹐就這麼採用了王「監軍」的計策﹐眼看著西突厥主力順利撤退而不敢追擊。


  採用方陣策略後﹐唐軍喪失了戰鬥主動﹐除非西突厥來進攻﹐否則就沒仗打﹐這讓那些渴望戰功的將士們十分不滿。正好有一座胡人城鎮主動投降﹐王文度提議將全城屠滅﹐既可搶資財﹐又能充軍功﹐可以大大地安撫軍心。蘇定方堅決反對﹐尖銳地說咱們出兵是為討賊﹐你那種做法根本就是「自為賊耳」。程咬金最終還是採納了王文度的意見﹐將已投降的城市屠滅﹐搶掠城中財物分配將士。這種行為實在是毫無武人風範﹐即使冷酷如後世的成吉思汗﹐對主動投降的城市也只搶掠財物而不屠城﹐做這種事的軍隊已經不能稱軍隊而只能稱強盜了。程咬金是一軍主將﹐完全可以制止這種強盜行徑﹐他之所以支持了王文度﹐固然有順從「監軍」的因素﹐但也不能排除是貪圖厚厚地分一份贓物﹐因為據記載當時全軍只有蘇定方一人拒絕分得「戰利品」(演義裏居然把蘇定方寫成一個奸角﹐真是冤枉啊)。


  這次出師自然沒有取得什麼顯赫戰果﹐可謂徒勞無功﹐唐軍不得不班師回朝﹐回京後王文度的謊言自然被揭穿﹐他罪有應得地被處以極刑﹐因痲痺大意而上當的程咬金也被責以貽誤戰機和擅自殺降之罪﹐慘遭罷官﹐可憐好容易有次用武之地﹐卻遭如此下場。雖然不久後高宗念他舊功又給他平反﹐但程自己卻堅持要求退休﹐大概實在覺得無面目再立於朝堂吧。


  高宗麟德二年(距顯慶元年九年)﹐程咬金在家病故﹐英雄一世卻晚節不保﹐九泉之下見到當年的老友秦叔寶﹐大概只有苦笑吧。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1 13:4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