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94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47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交趾陶是一種低溫彩釉軟陶,台灣民間稱為「交趾」、「交趾尪仔」、「交趾仔」,早期多應用在寺廟建築裝飾上,如今已漸成為民間收藏的藝品。嘉義是台灣交趾陶重鎮,第一代交趾陶大師葉王曾經參加世界博覽會,作品獲得各國藝師激賞,因此至今還有日本人稱交趾陶為「嘉義燒」。
交趾陶藝師呂勝南表示,交趾陶作品的內容,大致可分為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或歷史典故,前者多用於祈福,後者多用在教化上;傳統的交趾陶作品題材多以「人」為中心,再搭配其他動物、植物等,作品主從分明,統一和諧。交趾陶多半放置在寺廟高處的牆堵(腰見位置堵、身堵、水車堵、裙堵)、大脊、博脊、規帶、山牆鵝頭、鳥踏、墀頭、照壁等。
嘉義可以說是台灣交趾陶的故鄉,有些日本人到今天都還稱交趾陶為「嘉義燒」,除了日據時代的交趾陶藝師都在嘉義拜師學藝之外,交趾陶第一代大師葉王有機會參加世界博覽會,他的技藝讓世界各國的藝術家與收藏家驚艷不已,將交趾陶作品發揚光大,推展到國際舞台上。
根據史料記載,葉王,字麟趾,清道光六年(西元一八二六年)生於嘉義縣打貓庄(即今民雄鄉),他的父葉清嶽,原籍福建漳洲平和縣,後來移居台灣。葉清嶽是一位陶工,葉王排行老二,他從小就受到父親薰陶,年幼時在墓地曠野牧牛,經常以泥土捏製人物、動物自娛。
有一天,一群應聘到台南建築兩廣會館的廣東匠人,途經葉王放牛的墓地曠野,其中一位交趾陶藝師看到葉王的泥塑技術精巧,嘆為天才,於是和葉清嶽商量,要收葉王為門徒,隨後將年幼的葉王帶到台南,藉由燒製兩廣會館所需要的陶器之便,將交趾陶的蘊奧全部傳授給葉王,葉王於是成為嘉義交趾陶的開基始祖。
目前全台看得到葉王交趾陶的廟宇,只剩下台南縣學甲鎮的「慈濟宮」與佳里鎮的「震興宮」兩座廟宇,而這兩座廟宇因曾經遭竊,因此葉王遺留下來的作品並不多。葉王作品沈雄古逸,用色沈著穩健,尤其是人物表情生動,造型豐富,典雅質樸,獨創的胭脂紅、翠綠等色釉,可以說是一絕,並享有「葉王交趾燒」的聲譽。
文章來源:文化生活藝術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