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3-9
- 最後登錄
- 2022-7-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20
- 閱讀權限
- 120
- 文章
- 1605
- 相冊
- 0
- 日誌
- 4
狀態︰
離線
|
(不同社會階級的人如何看待大學生打工的實例) 大學生忙打工 賤賣黃金時間 / 聯合報╱王建煊/監察院長(台北市)
2010.07.06 01:43 am
http://oursogo.com/viewthread.php?tid=863280&extra=page%3D1
----------
打工…不是每人都有富爸媽
2010.07.07 02:34 am
聯合報╱廖維哲/大學生(苗縣卓蘭)
打工固然浪費了許多學習的時間,但許多大學生打工的原因,是為了減輕雙親的負擔。許多家庭即使家境普通,雙親都有收入,但要同時負擔二、三位以上兒女的學費及生活費,是極為沉重的負擔。雖然學費可以申請助學貸款補助,但所有小孩的開銷加上房貸、車貸等,根本入不敷出。
打工固然犧牲了許多時間,但打工之餘妥善規劃並分配時間亦有成功之道。與其批評大學生打工,不如建議他們選擇一些對未來有幫助的工作,或從工作中學習有用的社會經驗,不是更實際嗎?畢竟不是只有會念書的孩子,才對社會有幫助,只要能學以致用,打工也可以是人生的基礎。
潘信全/大學畢業生(北縣土城)
拜讀王院長的投書,雖然贊同,卻又想到,不是每個人都有個有富爸爸或富媽媽。
筆者今年大學畢業,四年在外租屋,大一大二時,一天三餐只需用一張百元鈔即可應付;但是在每樣東西都漲個五塊十塊的情形下,兩張國父才能應付一天,更別說文具、交通等花費了。不打工?可以,那要家財萬貫才可以。
賴毓旆/高中應屆畢業生(台中市)
筆者剛考完指考,對於未來的大學生活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我迫不及待要進入大學殿堂,但又擔心在多采多姿的四年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打工與否並無一定好壞,重點在於學生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衡量並分配校園和校園以外的事務,是否有足夠智慧去判斷該不該打工或應打哪份工。
打工能學到很多不同於學校給的東西,而且我相信無論打什麼工,一定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如果能打一份與自己未來工作相關的工也是不錯的,或者在打工中找到自己興趣所在也很好。
-------------
打工背後 同理的生命故事…
2010.07.07 02:34 am
聯合報╱游任濱/政大博士候選人(台北市)
拜讀昨日監察院長王建煊「大學生忙打工,賤賣黃金時間」一文,筆者有些不同意見。
筆者當然認同學生不應該因忙打工而荒廢課業,暑期打工也不見得就能夠磨練人生經驗。但重點不在於打工的是與非,或者打工時間的長短,而是該打什麼工?或者應該鼓勵學子們思考,在工讀中有什麼是可以與大學所學相結合?
我們可以理解王院長期勉學子勿短視近利、因小失大。只是這樣的推論似乎稍嫌薄弱,大家都知道微軟的比爾蓋茲是自哈佛退學創業,就連台灣歷來的首富,也沒有幾人是大學畢業。如果只是從利益的時間角度去計算,實在難以說服現在的學生,為何要將時間投資在課業上?更何況,因為高等教育的不當擴張,大學生已經不若之前來的有「價值」,時間該投資在哪裡?其價值實在難以衡量。
筆者認為這不只是單純打工與學業的問題,在每個忙打工的大學生背後,可能都有著需要我們同理的生命故事;他可能是因為經濟上需要,也可能是一種自我學習的目的,更有可能是一種對未來社會與就業的焦慮。每個人有其不同計算時間利益的方式,不同看待「成本」的角度。
學術成就的高低並不等同於生命品質的高低,每個人應該有其獨特的人生道路,說不定這些打工的學生們,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另一條路;更重要的是,不管是教師還是教育官員,應該協助學子們找到自己的路,從而發揮所長,貢獻社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