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3-9
- 最後登錄
- 2022-7-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20
- 閱讀權限
- 120
- 文章
- 1605
- 相冊
- 0
- 日誌
- 4
狀態︰
離線
|
面對三限六不 陸生OPEN講
為了開放陸生來台政策,立法院多次上演全武行,卻鮮少有人傾聽陸生的心聲。世新大學24日邀請陸生代表現身說法,針對教育部祭出「三限六不」原則,陸生們一致認為這是「不平等條款」。
開放陸生來台引發朝野兩黨政治對立,教育部以「三限六不」原則,規範陸生來台後不准打工、不得領獎學金等限制。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以「管太多的小孩長不大」比喻當前兩岸教育政策。他表示,陸生來台已經是無法阻擋的趨勢,議題應回歸教育,不要和政治劃上關係。
台灣高教競爭力十足
遼寧大學來台交換學生任卓表示,來台交換短短4個月期間,發現台灣和自己原本印象不同,在世新受到許多老師同學照顧的她,自稱是「小台灣通」,將來有機會,還想來台灣。
任卓表示,陸生法案中規定陸生不得領獎學金,但是明明陸生和台生一樣努力,陸生來台目的也只是為了學習,質疑規定有公平性問題。任卓表示,台灣的高等教育非常有競爭力,實在不需要過份擔心。
西北大學交換學生杜鵑認為,學生都應享有公平的競爭環境,陸生不應該受到差別對待。她說,許多同學因為嚮往台灣媒體而來到台灣,卻沒有機會進入電視台實習,了解台灣媒體如何運作,讓陸生們感到可惜。
針對「三限六不」中的不准留在當地工作規定,杜鵑不解,為什麼同樣是黑頭髮黃皮膚,僑生找到工作可以留下,陸生卻不行。她表示,一個人只要具備足夠競爭力,就不必畏懼外來學生,台灣的就業市場應該自由競爭而非由政府決定。
延安大學交換學生賀怡然表示,台灣因政治因素考量,對於學校選擇及人數限制確實有必要,但若過份虛張聲勢,看在陸生和家長眼裡有如「防狼措施」,心中難免不舒服。
來台學習 經驗終身受用
賀怡然表示,台灣高等教育在師資設備和學習方法皆有優勢,自己來台期間最大收穫是台灣特有的學習方法,要求學生作田野調查、蒐集最新研究數據、隨時更新研究領域的知識,她說,這些都是帶回大陸之後終身受用的能力。
遼寧大學交換學生陳奕璉也表示,過去在大陸上課時,1名講師對台下百名學生,課堂上的氣氛莊嚴肅穆。但在台灣小型授課環境中,教授與學生就像朋友一樣相處,讓許多陸生覺得受寵若驚。
她表示,陸生在台灣打工不是為了賺錢,更想藉此了解台灣的工作環境,對台灣人而言,有機會在工作場合接觸大陸學生,了解大陸的生活文化,也是一種收穫。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交換學生麻少妮表示,在台灣短短4個月,深深覺得時間不夠,想學的課程還很多。除了希望放寬開放陸生來台限制外,麻少妮也希望能開放更多台生到大陸,藉此拓展兩岸視野。
打破隔閡 兩岸相互交流
麻少妮表示,台灣學生的創意和實踐能力讓許多陸生自嘆不如;陸生在邏輯和理論上佔優勢,雙方應多加學習。
西北大學交換學生何欣指出,台灣學界普遍看到兩岸學子交流的必要性,但台灣社會卻對陸生來台準備不足,讓明明不是外國人的陸生定位不明,加上沒有正規制度,讓陸生在台灣遇到問題,只能私下向老師尋求協助,甚至會被其他學生認為陸生享有特權。
何欣表示,陸生來台只是抱持著學習交流的單純心態,完全不帶政治色彩,台灣民眾不應以泛政治化心態解讀,「三限六不」阻礙華人社會交流,台灣未來可能因此失去競爭力。
夏潮聯合會秘書長陳福裕表示,台灣政府過去一直走在人民後面,沒有搞出人命絕不肯好好解決問題。他比喻,台灣社會普遍信心不足的現象,來自於過去從被殖民到國共冷戰,人為築起的水壩太高,人們擔心忽然一打開,被水淹沒,他建議應逐步洩洪以減輕壓力。
世新大學新聞系學生劉又嘉觀察,許多台灣學生因為家庭背景或政黨因素,對陸生抱持刻板印象,認為陸生多半是不守秩序或行為粗魯的一群。她建議,未來學校可設置陸生和台生交流平台,安排多元文化交流活動,消弭不必要的誤解和偏見。
2010/6/25 臺灣立報
記者游婉琪 台北報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