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79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43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什麼是「止」?止就是「定」。
什麼是「觀」?觀就是「慧」。
這「止觀」的方法,就是「止息妄念」,來達到「觀諸法空」或「觀諸法假」或「觀諸法中」的智慧。
天臺宗的別名又叫「止觀宗」,因為天臺宗以「止觀」為主要的修行方法。
一般所稱的「十觀」,即是煩惱觀、陰界觀、業相觀、病患觀、禪定觀、魔事觀、增上慢觀、諸見觀、菩薩觀、二乘觀。這「止觀雙運」,也即是「定慧雙運」。
在西雅圖的西北角,有一個「卡奇公園」,這個公園在太平洋之畔,我喜歡去聽海的聲音。我看那藍藍的海水,搖光著,像一面大床,碧藍的天空,碧藍的海水,我多麼喜愛這神奇的世界,這海水是永遠的流盪著,上下翻滾,它永遠是一樣的,也永遠在一一的更新。到底人類瞭解它多少,有誰瞭解海洋?
我聽海的聲音是「轟隆,轟隆」的,我認為那不是海洋的呢喃,而是一種生命的聲音,有的時候,海的聲音是柔和的,像溫柔的手。有的時候海的聲音是譏嘲的大笑,它在笑世人的愚昧。有時候,海的聲音是憤怒,像萬馬奔騰,殺氣騰騰的。有的時候,海的聲音是充滿了渴望,也是呻吟的,好像有無窮盡的創傷。海洋,真是個大千世界,有無數無盡的相貌,有無數無盡的因果,有無數無盡想念,有無數無盡的聲音。
我喜歡去看海,去聽浪濤,去思想,去沉思,因為海洋是諸河的總匯集,有一種全體性的感受,河流都是匆匆忙忙的流著,而海洋收集了他們的「思念」、「痛苦」、「絕望」、「歸依」、「傷痕」及很多很多的「欲望」。
我在靜靜的冥想之中,發覺海洋是唸著咒的,這浪濤的聲音是咒音的極致,是在所有咒音之上,「嗡,嗡,嗡」,海洋一直在唸著這一個咒字。海洋是與萬物合一的,我是與海洋融合的,宇宙的一切又一切,全是融合的生命,一切均是完善而美好,一刻也不分離。
已經體會了,什麼是「止」,什麼是「觀」,我已經是心與海洋合一,雖然我所寫的每一本書,都同時存在我的心中,但同樣的,不停的變幻,千變萬化,但這都是海洋的休止、流轉、重現。而真正的我是什麼,是佛的涅槃,是神聖的,是體會思索的,是神聖的綜合。
一切我均明白了,海洋給予我的,是運用智慧做奇妙的事。
假如讀者能體會我所寫的「海洋語言」,「止觀雙運」的心法已經成熟。
「大手印法」在「止觀」方面,有三個層次:
一、立斷想念。
二、任想念橫流,不去阻止。
三、心住想念之旁,如看流水一般。
我們在禪定的過程之,第一件事,便是立斷想念,勿任意由雜念來干擾,在一念初起的時候,馬上把念頭立刻斷掉,這是第一個禪定要修習努力的心要,這就是「立斷想念」的第一層次。
但是,禪定的人終久是會發覺,雖然力避想念,但覺得念起念落,根本就無法斷盡,如河流般,永遠是洪流滾滾而來,到了如此之境界,就要以「任想念橫流,不再去阻止」,這是第二層次的境界。
到了第三個境界,你在禪定中,「大手印的行者」要觀想念如洪流之河,你自己坐在河邊,任想念從旁流過,雖不絕如縷,但要靜觀而「無動於衷」也。「大手印法」的行者,若順利的「離念」,成為「念之旁觀者」,則心已能離念而自主,這就是達到實相的境界了。
第一個境界,想念一動,立刻斷除。就是「止」。
第二個境界,任想念隨順,不去斷除。就是「隨順」。亦即「自然」。
第三個境界,超出想念之外,側立於想念洪流之旁,毫無沾戀。就是「觀」。
禪定大手印心法,就是訓練自己相續安住在寂靜的第三境界之中,完全是清淨無憂的世界,雖想念縱橫,但不受想念之影響。大凡達到此境界的「大手印」聖者,心住本來不變的境界,周圍的環境再如何變,但自己已能「止觀雙運」,可以圓覺而得證,可保涅槃之狀。
據我的經驗得之:
第一個境界是「太緊」,把「想念」控制得太緊了,太緊心變頑強。
第二個境界是太鬆,太鬆則偷懶,太弛即懈怠,成了隨順。
第三個境界是持平。有時「止」,有時「觀,」就是「止觀雙運」,這緊鬆雙運,就是「定慧雙運」,令心離念是一大心要如此之訓練,進步則可觀。
我個人曾經研究了天臺宗的觀念,這三觀的名稱甚多,有人曰是「圓融三觀」,有人曰是「不可思議三觀」,又有人曰是「不次第三觀」。也就是:修空觀,破見思惑,得般若。修假觀,破塵沙惑,證道種智,得解脫。修中觀,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得法身德。這三觀,又分為「天臺宗三觀」、「華嚴宗三觀」、「指南山三觀」、「慈恩三觀」。不管是一切智觀、道種智觀假、一切種智觀中。到最後三智會一起出現,變成「即空即假即中」。
這「止觀雙運」原是密宗心法,是印度瑜伽的心要,但北齊時代的慧文禪師才發現了它,經慧思禪師,再傳至智顗禪師,如此才發揚光大起來,天臺宗成為一圓教觀法,成為「止觀」的創始者。
這其中的道理是言樣的,智顗禪師是把「空、假、中」全融入一心之中,且由各種惑「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於一心中全部破除,各種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從一心中昇起,各種德「般若、解脫、法身」於一心中成。要一面觀空,也要一觀假,由雙觀而顥出中道之意義。
龍樹菩薩的方法——撥對立而顯「空」。
智顗禪師的方法——即對立而顯「中」。
天臺宗的思想,原是由般若經的系統演化而來的,很多思想原是「語言」的呈現,依我個人的看法,這一種知識,一般人無法瞭解與接受,產生不了普度的功用,無法令讀者消化,我深切感覺到,這雖是最高的「勝義諦」,但沒有「經驗」仍然無法得證之。
今天,我寫的「止觀雙運」,應該是較清晰而明白的,不管從思想而入,或從經驗而入,都可以很快的接收這方面的知識。智顗禪師的說法不可思議,而我的講解亦不可思議了。
我是一位,「大手印」的得證者,運用「智慧」做奇妙的事,這不是大道理,而是「智慧之光」。
文出:無上密與大手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