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0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論道家天人和合的生養思想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7-24 13:20: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和合,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從先秦諸子百家,到唐宋時期的儒、釋、道三家,和合作為一個相當重要的哲學範疇,受到不同時代、不同學派眾多思想家的關注。尤其是在處理人與自然關係方面,和合的理念得到了極度的張揚,成為中國哲學天人觀中的核心理念,至今仍發出誘人的光芒。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個內容。所謂“合一”,就是指人類與大自然和合無間,融為一體。這種理念在老子、莊子等道家學說中,始終佔據著核心地位。老子說:“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講的都是天地與人的相互關係,強調的重點都天人的和合,萬物的和合,社會的和合,身心的和合。

  依老子的觀點,天地、萬物、人類皆為大道的產物,故三者並無高低貴賤之分。他說:“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發,神無以靈將恐歇,穀無以盈將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這裏所說的“一”,就是道的另一稱謂,所謂“得一”,就是得道。可見無論是天地、神靈,還是萬物、侯王,都必須遵道守一。

  得一也就是合一,天地、萬物、人類皆與大道和合,毫無間隔,得一和合的狀態是天地間最完美的境地。《道德經》一書“和”字共見八處,“合”字亦有三處,如曰中:“音聲相和。”“和其光”。“知和曰常。”“和大怨。”“沖氣以為和。”“天地相合。”“牝牡之合。”梳理經中有關和合的思想,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加深對道家天人觀的理解。

  和、合兩字,甲在甲骨文、金文中已經出現。《說文解字》曰:“和,相應也。”意為聲音相應和諧。由於先秦經傳多借“和”為“龠”,禾為協調、和諧之意。所以“和”指兩個不同要素以上的諸多要素、成分的調和、和諧、協調、相應、恰到好處等義。合,《說文解字》曰:“合,合口也。”合口是指口上唇與下唇、上齒與下齒的合攏。這樣,和與合都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要素融合、結合的意思。在這個意義上,和與合的涵義相通用。《禮記·郊特徵》曰:“陰陽和而萬物得。”孔穎達疏:“和,猶合也。”至春秋時期,和合二字並舉,構成和合範疇,是人們對社會生活各個層次、各種衝突與和諧的認識之提升,也是對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後面是什麼狀態的探索。

  這個時期關於和合的理解,雖來自現實的政治、人事、生活交往、養生衛體等具體的社會生活實踐,但已捨棄了各要素的具體個性、特徵,而抽取其普遍共性昇華為和合概念,這種探索已包含著哲學形而上的義蘊。至老子時將和合的概念升格,成為宇宙自然界最根本最完滿的狀態。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之所以能化生萬物,是因為道蘊涵著陰陽兩個相反方面,宇宙萬物都包含著陰陽正負兩個方面,陰陽的互相搖盪、互相作用,而形成和。和是宇宙萬物的本質以及天地萬物生存的基礎。

和,作為陰陽本體之道,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常態,老子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在這裏,老子通過對嬰兒 ( 赤子 ) 的讚美,形象地表達了他所追求的理想。在他看來,嬰兒能靜、和、柔而不離開自己的自然無為的本性。這種本性就是厚德,就是大道的體現。嬰兒天真無瑕,無所用心。智慧未開,也沒有奸巧詐為,純任自然生長。他與世無爭,與人無惡,故百蟲眾人均不傷害於他。他對外無所怒無所求,是弱與強,內與外、剛與柔、道與德的最簡單、最自然的和合統一。在這種統一中,已含有對立的萌芽。嬰兒混沌無知,與天地和合為一。他專自然之氣,以達到柔和大同的境地,故老子曰:“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 ”嬰兒之所以辟諸害而自生自長,關鍵在於他“無心害物,物亦無心害之。”其德性至厚,“充純氣之守,通乎物之所造,而其和大同於物者,夫孰能害之。”

  在老子那兒,嬰兒與“玄牝”、“穀神”、“復命”的關係是比較密切的,“玄牝”、“穀神”有生養之義,它們代表生殖本能和微妙的母性。他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這種生生不絕、綿綿若存的自然生殖力,就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回歸到這個根源老子稱之為“復命”,復命孕育著無限的生命力。

  老子欲復歸於嬰兒,他對嬰兒的愛、讚美和膜拜,從根本上說當然還是回歸到那種“無知無識,無忮無求,無生無死,無始無終”的“原初的美妙”,是老子的必然歸結和延伸。《呂氏春秋·具備》說:“三月嬰兒,軒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鉞在後,弗知惡也。”寫的就是這種境界。但書中又說,嬰兒不是絕對無動於衷,“慈母之愛諭焉”,這就是“誠”,所以嬰兒“誠有誠乃合於情,精有精乃通於天”,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因此,赤子是純潔的、單純的,它尚未被偏曲的知識、壞習慣和邪惡的思想所污染。所以,赤子能夠‘無為而無不為'。他的品質與道相通,與德為依,所以最能夠喻道、體道。當然,在老子看來,嬰兒之所以能夠如此完善,是因為他保持了“和”的最高境界。而這種至善盡美的和,正是大道的常態、永恆不變的本體。

  老子在講述和合之道時,有時又將“和”字換作“沖”。他說:“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所謂“沖”者,即陰陽之和合,故亦名“沖和”、“中和”。唐玄宗曰:“沖者,中也,是謂大和。”“言道動出沖和之氣,而用生成,有生成之功,曾不盈滿。”在這裏,把沖和的原則擴展到社會領域,認為沖和是融貫天地、生成萬物的原初動力。

比如就天地而言,天屬純陽,地屬純陰,倘若陰陽絕裂,獨陰不生,獨陽不成,故萬物難長。《莊子·田子方》曰:“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交通即陰陽往來,成和即負陰抱陽,生成萬物。

  就人事關係而言,和合亦是處理各種矛盾的基本原則。老子說:“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所謂“銳”,銳利,鋒利,如尖刀利矛,傷人而無不快,所謂“紛”,本指絲帶,因其絲多雜亂,引申為糾紛、爭執。人間事物始終處於爭執、糾紛之中,或利或害,為人際問題中的關鍵,老子希望以和為貴。

  在治理國家方面,國與國之間交往上,和合也可發揮巨大的作用。正如杜光庭所說:“理國用沖和之道,則無銳之情,以傷於物;無勞擾之事,以傷於人。不傷于物,則萬國來庭,四夷響化,兵革不起,怨爭不興,不尚於拓土開疆,淩弱暴寡矣。不傷於人,則使之以時,賦役輕省,家給人足矣。理身者解紛挫銳,外無侵競,內抱清虛,神泰身安,恬然自適矣。約人以明道者,明人必資於道也。”

  老子守中致和的思想,對後世的影響甚大。如管仲學派即本老子之說,而論和合。《管子·約官》曰:“畜之以道,養之以德。畜之以道,則民和。養之以德,則民合。和合故能習,習故能偕,偕習以悉,莫之能傷也。”認識和把握氣和,就可以達到天地、萬物、人類三才和合的境地。

  《呂氏春秋》中亦把和合作為萬物產生的根源。“夫物合而成,離而生,知合知成,知離知生,則天地平矣。”這裏的合是指天地陰陽的和合,如父母的結合,形成嬰兒之體;離是指一物脫離另一物獨立,如嬰兒脫離母體而生。若無和合而成,那來分離而生,這是天地自然變化的常道。“陰陽變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渾渾沌沌,離則復合,合則復離,是謂天常。”由此可知,合成離生,離生合成,相互變化,呈一必然性的現象,故曰:“天地有始,天微以成,地塞以形,天地合和,生之大經也。”從而把和合之道作為天地生成、萬物繁衍的根本。

  在繼承先秦諸子關於和合思想的基礎之上,兩漢的道家更加完善了和合的學說。如《淮南子》對“和”作了明確的規定,指出它就是陰陽衝突兩極的調和、融合。《本經訓》曰:“天地之合和,陰陽之陶化,萬物皆乘以氣者也。”天地和合陰陽之氣,化生萬物。天地陰陽為對待兩極,“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日夜分,而生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之與成,必得和之精。”在這裏,和有兩方面的涵義:一是天地萬物的生成,必以和合為根據,這是和對萬物而言;二是就和自身及構成和的諸要素之間,亦以和合為標準。這樣一來,和合是世界萬物產生的最終原因和根據,具有形而上學存在的性質。概而言之,《淮南子》認為,從天地萬物的產生、社會人群生息系統以及人體生命運動、心理平衡系統,都以和合為根據或準則。

  道教創立之初,即繼承了道家天人一體的觀念。如《太平經》中“三合相通”論,即是對這種天人觀的一種宗教性的詮釋。依經中言,天地之事物皆有三,三是由大道演化而成的。顯然,這是師承於老子的學說。如元氣有三,太陰、太陽、中和。形體有三,天、地、人。天上亦有三,日、月、星。地面亦有三,山、川、平土。人亦有三,父、母、子。社會結構亦有三,君、臣、民。此三者互相依存,不可或缺。故常當腹心,不失銖分,使之共一憂喜,彼此相愛相通,並力同心,乃可導致天下和諧,人間太平,使宇宙間充滿創造力,帶來萬物豐饒、社會太平與天人的和諧。正如經中所言:“天、地、人三相得,乃成道德,故適百國有德也。故天主生,地主養,人主成。一事失正,俱三邪。是故天為惡亦凶,地為惡亦凶,三共為惡,天地人滅盡更數也。三共為德善,洞虛合同,故至於三合而成,德適百國。”這就是道教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三合,即是指同一物類的合和,亦是言天、地、人三才的融合。故道教又有“三才成德”論,這是從更加廣闊的視野揭示人與自然的關係。《三天內解經》中指出:人的身體來自天地,故上稟天,下象地。天地和人的關係是相互依存,“天地無人則不立,人無天地則不生。天地無人,譬如腹中無神,形則不立;有神無形,神則無主。故立之者天,行之者道,人性命神同混而為一。故天、地、人三才成德,為萬物之宗。”即在客觀上把天地、萬物和人類看成是一個互相依存的體系,這個體系以人類為本位,因為人類的道德水準與價值的取捨往往左右了自然與社會的命運。

  作為一種宗教,道教將這種有機的自然神學化,使三才演變為道教神系中的”三皇”,成為信徒們膜拜的對象。《三皇經》說:三皇為三洞的尊神,天寶君處於玉清之天,號天皇;靈寶君在上清之域,號地皇;神寶君在太極之境,號人皇。“天皇主氣,地皇主神,人皇主生,三合成德,萬物化焉。”換言之,作為三皇本體的天、地、人的通力合德,就可使宇宙達到和諧統一,於是萬物化生成而無窮盡。在此,道教充分肯定了人類在參與大自然拓創造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與貢獻。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23 15:0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