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棧部落的德魯古人,原來居住於南投靜觀一帶,因土地貧瘠、耕地不足,加上人口增加,使得族人不得不往其他地區遷移。十八世紀時,有族人前往花蓮狩獵途中,發現中央山脈東側山野廣闊,適合居住,遂與族人商議東遷,有意者便越過奇萊山北峰,進入立霧溪河谷。
在遷移的過程中,曾經與賽德克族的木瓜群(巴托蘭)、臨海的阿美族(撒基拉雅族)、噶瑪蘭族加禮宛社人,以及漢人、日本人發生互相敵視、對立、攻擊的事件。
「布拉旦」位於今日三棧南溪、北溪之間的流域地帶,是賽德克亞族(Sedeq)太魯閣群的聚居地。「布拉旦」是太魯閣族人對此地的稱呼。居住在三棧部落的太魯閣族人,祖先原居在南投仁愛鄉的靜觀一帶,因部落人口增加,後向東遷移,越過中央山脈,進入立霧溪河谷,幾經輾轉,最後定居於此,並開枝散葉,向布拉旦西方、南方移居。日據時代,遭日人強制移居,於是再次向山下遷徙。光復後,國民政府遷台,便沿用日人所稱「三棧」地名至今。
三棧社區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地處太魯閣國家公園週邊。該社區是於2004年3月在花蓮縣政府與太管處的協助下,自發性地在三棧溪實施為期一年的封溪護魚計畫。封溪其間,太管處僱請社區居民於三棧溪流域中巡邏守護,並進行環境維護工作,同時也委請學者進行三棧溪植物生態與溪流動物生態的調查,建立基礎的生態資料庫。護溪工作結束後,為發展社區生態旅遊,太管處再委請學者進行三棧社區生態旅遊規劃、培訓原住民解說員,並依社區的需求,辦理三棧社區環境整建工程,包括興建「布拉旦生態旅遊中心」,以提供遊客諮詢、傳統技藝培訓的場所。太管處並協助整修長1.5公里的三棧步道與老舊的三棧橋等。
這是社區的入口意象,主以獵人做為代表,因為獵人在傳統太魯閣族觀念裡,
他除了是勇敢的象徵外,更是生活的重心,因為獵人狩獵的成果,
是一個家庭甚至家族的生計所需。
黃金峽谷溯溪的中途休息站,巧奪天工的自然美景,配合自然侵蝕而成的滑水道,
在這裡,充分的可以感受到,三棧溪水沁涼的魅力。
社區裡的涼亭,往往是年輕男女談情說愛的地方,而這裡是過去日本人在台灣時,
所興建的神社,隨時代演變如今僅甚下改建的涼亭,供人訪古尋幽。
畫面中的展售中心就在布拉旦遊客中心一樓,藉此一簡易展售平台,
我們將部落自產的特色手工藝品,向往來的遊客展示,讓太魯閣族的文化,藉由商品讓更多人認識。
老三棧橋,在年長的族人記憶中,是非常美麗的一座橋,他不僅是對外聯絡的主要通路,
更是維繫三棧溪兩岸族人感情的重要工具。雖然已被現代建築取代,
但維持情感的那一面,絲毫不會因為風貌改變而消逝。
這裡是三棧南、北溪的匯流處,中間這一座山『駱駝峰』鞍部的平台就是布拉旦舊部落。
布拉旦一語在太魯閣族語中是一種菇類的名稱,因為早期這個地方盛產這種菇類,所以
就以布拉旦作為地方的命名。
山中的精靈,太魯閣族人,在這些高聳的山中,除了有抗日與爭奪獵區保護家園的故事外,
同時也充滿著太魯閣族人,如何在這裡累積山林智慧,生生不息。
向陽步道又名牛窟山步道,是早期軍用道路,步道生態豐富,且至步道終點有著過去國軍使用的碉堡,
視野開闊,在此遠眺太平洋,來一場視覺上豐盛的饗宴。
《 本帖最後由 水漾甜心 於 2010-12-9 20:21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