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11-16
- 最後登錄
- 2024-4-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3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191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台灣民間宗教廟宇可以說是聚落中各種活動之中心,也是聚落之象徵。一間廟宇絕對不只是一處個人崇拜神明之處,它組織了聚落社區的各種宗教性慶典,有時候更舉辦教育、救濟與醫療等較無宗教色彩之活動。除神龕空間之外,台灣民間信仰廟宇有時候並不會太重視其肅穆性,因而廟中時而會有兒童嬉戲、老人喝茶聊天下棋等景象。在台灣傳統聚落中,民間宗教廟宇是人民與神明交會之處,也是一個地區性準政治中心,象徵、支持並團結同一祭祀圈的人民。
在台灣,民間宗教廟宇的發展可以說是移民渡海到台灣發展的活見證。移民渡海開墾之初,他們通常會攜帶可以庇護平安渡海的神明,媽祖是其中最重要者。澎湖天后宮、台南大天后宮、鹿港天后宮與北港朝天宮都是有名的古蹟。移民台灣的第二個階段乃是本島各地區的開墾,他們所面臨的往往是瘴癘之氣與蚊蟲之害所導致的疾病,因為人民相信王爺能除此類瘟神而廣加信奉並廣建廟宇,南鯤鯓代天府是最為重要的代表。當墾築趨於穩定之後,台灣人民則開始大量興建廟宇供奉其原鄉神祇,因而會在不同之聚落中出現不同的廟宇,例如大龍峒保安宮,艋舺清水巖及台南三山國王廟分別為不同移民所建。當然,除了地域性的神明之外,台灣民間宗教中還有一些神祇是廣受所有人民祭拜者。玉皇大帝、關公、城隍、觀音與土地公是最為普遍者。鹿港龍山寺、艋舺龍山寺、台南祀典武廟、台南府城隍廟及大稻埕霞海城隍廟都是很好的例子。
(來源:易遊台灣)
《 本帖最後由 陸佰 於 2010-12-22 02:48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