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6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住民藝術] 卑南族(Puyuma)歌唱形式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2-31 01:32:3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以南王部落為例,卑南族籍的人類學者林志興(2009)認為從卑南族人的觀點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除了一般歌曲之外,卑南族的歌曲,又可以依信仰祭儀、性別、年齡之別,分屬男性之歌,女性之歌,和小孩之歌,這種區別在其他族群中,可以說是頗為少見的。至於,南王卑南族人是否具有一般音樂的概念呢?諸如旋律、節奏和演唱方法等概念?這些也是要到卑南的語言表現中去理解。

旋律,卑南語似乎沒有相等的語彙,但是會間接的以「這首歌好」或「這首歌的構造」等表現方式來呈現對旋律的感覺。所以,現今,不得不表達對旋律這個意思時,只好借重外來的日語(其實也是來自要方的語文節奏)。節奏,也是沒有直接的語彙表達,但是卻有幾個詞彙是指涉歌舞的節奏,例如paduduk(快的),pagiLgiL(輕快的),patawar(慢的),kasepesepeL(幽傷的)等詞。而歌詞則以pinungaladan(意義),pauwayan(內容),turi(字)等詞表示。

至於唱法,在南王卑南族的音樂當中,可謂豐富,至少有吟頌(mengangadiD , pakusnay)、獨唱(misasa smenay)、領唱(temga)、合唱。合唱有二種,二人合唱是mukasa smenay,眾人齊唱;或合唱是mukasakasa smenay),其餘還有輪唱(matalitalyu)、對唱(matatubang)、接唱(marebulabulas)的方式與表達詞語。

卑南族籍的人類學者林志興指出迄今為止對卑南族音樂研究最多的人,應該是籍屬阿美族的林信來(1985),他分析了收錄的98首卑南族歌謠後,從純音樂角度分析卑南族民謠,可得出下列19項卑南族音樂的特性:

(一)音階
卑南民謠的音階,多使用不含半音的五聲音階,有時偶而出現五音以外的「#La,Fa,Si」三音,其#La音往往下行小二度進行,「Fa」音則下行至Mi音或作上助音式的進行。「Si」音為下行,或當作下助音進行。轉調後的音階組織,音或多或少,也都用原來的五聲音階。

(二)調式
常用羽調、宮調、徵調,商調較少用。

(三)調子
以實音記譜比對鋼琴的音高,結果C調用的最多,其次是bB調、bE調、bG調、bA調等。五聲音階中也使用C調最多。

(四)音程
多用大二度,其次是小三度和完全一(同音)。

(五)調中心音
第一調中心音,與它有關係的起音、止音比較,發現止音多於起音,以五聲音階中的起音La、止音La最多,因此第一調中心音與止音關係最密切。

(六)音域
卑南族民謠其最高音域為十四、十五度,比漢族的閩南和客家民謠的音域都來得高,其音域高出二、三、四度之多。

(七)節奏
卑南民謠中,除正規與不正規節奏外,還有以下所用的不同類型,有時等、痙孿、鑄型加裝飾、散漫、不正規加痙孿與不正規加散漫等節奏。上述不同節奏,在歌曲裡皆以混合式運用,顯得有變化、活潑輕捷、俊俏機智、節奏富有刺激性。

(八)旋律動向
…最低音出現在最高音之前,呈四個點最多,其次是…最低音為起音或尾音…。

(九)自由性
卑南族民謠中,馘首祭、獵猴祭、搖籃歌等民謠,是最顯著的吟誦法。尤其馘首祭的pairairao(payrayraw),同一首的曲調,用在房屋落成、慶賀生產、弔問死亡家屬等不同場面上,因時、因地、因人所表達的歌詞多寡不同。在曲調輪廓共同骨幹上,節奏改變,隨個人的意興配詞,幾乎唱成說白,於是成為唱個喋喋不休的吟誦唱法。

(十)卑南族音樂具有多聲性的特色,而其音程有一至八度等音程數,進行時也作平行進行。


(十一)省略記號
卑南民謠中會用到反復記號、反始記號。更會用到西洋音樂所沒有的反始省略和自由形式的反始記號。

(十二)轉調
卑南族民謠多轉為遠系調。

(十三)速度
卑南民謠中,以普通速度Moderato、稍快板Allegretto用的最多,一首曲子中,往往被演唱者用上兩個以上不同的快慢板、激動、憤怒、焦急則用快板。速度的變化有時是全曲一致,有時是由慢轉快,有時則由快轉慢,端看情感的變化而定。

(十四)曲調的演變
卑南族民謠曲調的改變方法是在曲調上作節奏變化、加裝飾音、省略或增加音、反方向進行、音程擴大或縮小、移高或移低八度等變化來改變曲調而產生另一首歌。

(十五)辨別卑南民謠
歌曲的開頭一句虛詞唱法,多半有「那魯彎」虛詞(阿美族也用),其旋律有高低起伏有若大海浪似地進行,幽揚柔和,聽起來它即將要終了而不結束,穿梭反復不斷的曲調,行如羊腸彎道和天祥的九曲洞,像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諸如此類的,為卑南族民謠風的一大特色。

(十六)音樂中的民族性
沒有大調與小調那麼分明,常介於大調與小調之間,似含大調的性格,又兼小調的特性,忽隱忽現,徘徊不定。表現出一種溫柔纏綿的情調。有訴不盡的哀怨,卻也不以絕望的哀音出之,有「半吞半吐」,像男女情愛上,不作強力的追求,是欲語還休的態度,悽惋的感受,有大事已去,無可奈何而轉為樂天知命、和諧與自得其樂的民族性風格。

(十七)曲式
以樂句為曲式的單位,計有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三種…其樂句結構己經具備有起、承、轉、合型的完美結構,卑南民謠中以二段式為最多。

(十八)動機發展
有反復、模進、變化的動機發展手法外,在變化動機中運用增伸、省略、增值、減值、轉向以及音程擴大或音程縮小等方法來改曲趣。

(十九)終止式
卑南族民謠的終止式中,羽調的樂曲最多,其終止多為羽音La。

此外,卑南族與阿美族同屬一個音樂文化群,音樂反應出無半音五音音階。由於祭儀種類繁多,也因此造成祭祀團體及女巫在部落社會的重要角色。是女巫的歌很多的因素之一。女巫的歌在節奏方面比其他種族自由,拍子以四四拍為多,少有奇數拍。

再者,在音樂的表現方面,卑南族人在當代流行音樂上的表現更是傑出。從陸森寶老師開始所創作的音樂「懷念年祭」、「美麗的稻穗」,民歌時代的萬沙浪、「我們都是一家人」的做詞作曲者高子洋,以及近代的創作歌手陳建年,流行歌手張惠妹等等,在臺灣的原住民音樂表現上是十分傑出的一個群體。而在舞蹈方面,卑南族傳統的年祭時跳dimadialw,舞步十分的複雜而有力,更是讓人津津樂道的一種舞蹈。

文出: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9 07:3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