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0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住民文化] 噶瑪蘭族(Kavalan)外來宗教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16 21:18: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自1796年(嘉慶元年)漢人成功入墾蘭陽平原後,漢人民間信仰逐漸注入噶瑪蘭傳統宗教體系中,而清廷也將漢人宗教視為「教化」熟番的一項工作:「禮宜祭喪以安先靈。分記歲月以知年紀,建立廟祠以安神祖(村庄設聖帝君、天后聖母、文昌帝君等;又建祠以安設祖宗牌位」(陳志榮,1995;翁佳音,1984)。噶瑪蘭人普遍接受漢人信仰的情況可由馬偕宣教時曾多次集體燒毀神像,以及清水純(1992)於1980年代在新社觀察到的祭祖儀式與漢人祭祖融合的現象可見。

十九世紀晚期開始,當天主教、基督教傳教士進入宜蘭及花蓮臺東宣教,他們要求噶瑪蘭人放棄漢人民間信仰,大批族人入教受洗,宜蘭平原上共成立了二十五間噶瑪蘭教會,漢人信仰逐漸衰微。對於十九世紀末基督教盛行於噶瑪蘭村社的現象,邵氏柏(1998)認為,噶瑪蘭人是以基督教作為對抗漢人族群的工具;陳志榮(1995)則認為噶瑪蘭人普遍信基督教是基於經濟層面,並以1884年英美教會協助噶瑪蘭人成功向清廷要求保留加留餘埔制的例子協助說明;而今日在花蓮新社地區,天主教比基督教興盛,長老偕萬來認為是天主教的經濟誘因較強(早期會發麵粉及衣物)所致。然而,自二十世紀起,日本政府對臺的宗教政策有諸多限制,且宜蘭地區如奇立板社及麻里目罕社的教堂被水沖毀無力修復,噶瑪蘭人逐漸轉向依賴漢人村廟的祭祀圈,在宗教信仰及生活適應上找到依託,此為噶瑪蘭人在漢人強勢包圍下所發展出的適應策略;遠離漢人聚落的族人如宜蘭流流社人則大部份仍保有基督教信仰(陳志榮,1995)。

漢人民間信仰的傳入及基督教天主教的影響,使噶瑪蘭人原有的信仰體系變得更加複雜多元。在外來宗教的傳入以及日人的禁令之下,噶瑪蘭人漸漸放棄了許多傳統宗教祭儀,如:葬禮之後的招魂儀式、治病儀式等等。然而,無論何種宗教信徒,多仍暗地保留祭祖儀式。對於祭祖儀式繼續存續的原因,一般認為噶瑪蘭人無法割捨祖靈;清水純分析是因基督、天主教缺乏「奉獻食物,供養祖先」的概念,若有,則噶瑪蘭人會放棄祭祖儀式;而陳志榮則認為,基督教天主教所傳達的教義並不與噶瑪蘭原有的宇宙觀衝突,故其並未全盤放棄傳統信仰。此外,他將祭祖儀式之所以能存續下來的原因歸於英美及漢人傳教士為求大量入教人數故容忍噶瑪蘭人繼續舉行祭祖儀式,而噶瑪蘭傳教士更不太會要求本族人放棄祭祖傳統(陳志榮,1995)。

在接觸外來宗教的過程中,噶瑪蘭人並未完全放棄傳統信仰觀,而是選取新宗教中與祖靈信仰相容的元素,形成了宗教融合的現象。陳志榮以噶瑪蘭一製酒陶罐上十字架的圖案為例來說明外來宗教與噶瑪蘭原有信仰的融合;另外,劉璧榛分析今日新社地區天主教徒因受教義影響,視招魂儀式為迷信之舉,故不舉行儀式,但仍感心理不安,而這種不安是導因於懼怕再舉行傳統儀式會招來鬼神,顯示祖靈信仰還存在其心中。此外,劉璧榛也觀察到噶瑪蘭族的多神信仰使得信天主教的女巫會將耶穌及瑪莉亞類比為噶瑪蘭族的男神siyakaung及女神salami(劉璧榛,1997)。

文出: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1 14:1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