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05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0513
- 相冊
- 1
- 日誌
- 17
狀態︰
離線
|
據“茶經”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茶葉從發現到應用,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歲月。從最初的藥用,到現在的細品漫長,也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時期。隨著中國文人士大夫的參與,茶葉不僅成了時尚的符號,也被推上了文化的高峰。中國封建王朝的頂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宋朝是中國社會市民階級正式產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業者,商人,小業主構成了宋朝的中產階級。他們經濟富足,又有自己獨立的價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閒暇的生活,及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榮,繪畫,陶瓷,音樂,詩歌,小說,戲曲等都在宋朝高度繁榮發展。作為雅緻代表的茶,“龍鳳團茶”這一工序繁瑣,製作精細的宋代皇家貢茶成為後來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所痛批的弊政之一,隨後有明朝“罷造龍團,惟採芽茶以進”的指令,也奠定了令人以沏泡散茶為主的重要形式。
那麼宋人是如何品茶的呢?宋代隱士林逋在“煎茶”中寫道:“石碾輕飛瑟瑟塵,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間絕品人難識,閒對”茶經“憶故人。“這描繪的是宋代興盛的點茶法。其間許多工筆劃作,如故宮收藏的”攆茶圖“,”鬥茶圖“,”茗園賭市圖“,”博古圖“等,細緻描繪了宋代點茶的具體經過。所謂點茶法,是指茶餅經炙烤,碾磨成末後,投入茶盞調膏,然後以沸湯點注的一種飲茶方法,與唐代煎茶法有很大區別。在品茶之時,文人們還往往伴有作詞,繪畫,欣賞古物等活動。這一風氣在宋代很流行,形成了宋代獨特的茶文化現象。宋徽宗以帝王之尊,曾親自碾茶,點茶,賜茶。煎茶,點茶一直是件很風雅,很具誘惑力的事情。
其實,茶的好壞並不在於繁瑣的工序,精美的器具,而在於是否順口。當然,品茶自有其韻味,水以及茶具的追求都相當之高。雪水烹茶是比較讓人賞心悅目的,當然以現在空氣污染的程度,雪水未必乾淨,但在古代,潔白一片的雪總會更加吸引文人騷客。茶具的選取也多有講究,比如唐代的茶碗崇尚青色,宋代的茶碗崇尚黑色,清朝以後,人們對茶具的種類與色澤,質地與樣式等的要求更為苛刻。現在常用紫砂壺,大概機器做的居多,人工製作的更加昂貴,據說有一造壺的老師傅身家已過千萬,他親手做的壺每隻以萬來計量。他有一個習慣,喜歡將其以前做的壺回收然後一一摔碎----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茶壺的價值。
茶是悠閒的代名詞,空閒時細細品味茶確實別有韻味。對日益繁忙的現代人來說,偶爾在家中或者茶室品茶一杯,也不愧為人生一件樂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