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05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0513
- 相冊
- 1
- 日誌
- 17
狀態︰
離線
|
茶葉,是一種具有疏鬆多孔性質的植物飲料。它對水分異物的吸附力強,而其香氣又極易揮發,當茶貯藏保管不當時,在水分,溫度,光,氧等因子和異味的綜合作用下,會引起不良的生化反應和微生物的活動,從而導致茶葉質量的變化。
一,茶質變化的原因
1,茶含水量的變化。據研究,當茶葉含水量為 3%時,在良好的條件下貯存一年以上,綠茶色澤,滋味可與新茶相仿,超過 6%就容易“陳化”,但現在製作加工名優綠茶時,為了保持茶的外形美觀,常常炒製的幹茶含水量太多超過國際規定 5.99%,如不採取措施就不易保持品質。另外,即使原含水量較低的茶,敞放或無防潮包裝,也會很快吸水,如原為含水量5.7%的幹茶,分別放置在相對濕度為 90%,80%,57%,42%,19%和2.5%的環境中兩天,分別上升或下降到11.4%,9.1%,8.1%,6.3%,4.7%和2.3%。茶葉含水量的變化,是由於茶葉中的茶多酚,蛋白質,醣類,類酯物等,都具有很強的吸水還潮性所決定的,所以,茶葉本身含水量高,是引起茶葉內含成分變質,陳化的主要因素。
2,溫度對茶葉質量的影響。據實驗乾燥的茶葉在0℃以下保藏,可使氧化變質變得緩慢,保存一年以上與新茶相差無幾。反之,高溫又能促使茶葉內部物資發生化學反應,溫度越高,反應速度就越快。實驗表明,溫度每提高10℃,綠茶湯色和色澤的褐變速度可加快3-5倍。特別是在夏季7-8月間,氣溫高達 40℃時,相對濕度又較大環境中,即使乾燥避光貯存,由於現在使用的茶葉包裝大多沒有隔熱層,所以,茶葉中的香氣,色澤,滋味,形態均在發生變化。
3,空氣中的氧對茶葉質量的影響。空氣中含有21%的氧,它很容易和其它物資相結合,發生氧化反應,從而使物質發生變化,茶葉與空氣中氧結合後,而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主要是茶多酚中的茶兒素和維生素 ç等,都進入了自動氧化過程,尤其在高溫,高濕,多氧條件下,氧化更快,氧化的成分,即轉化為其他新的物質,結果使原來組成茶葉色,香,味的成分減少或不復存在,而一些不利於茶葉色,香,味的成分相繼產生,使茶葉發生質變。
4,光線對茶葉質量的影響。光線是一種熱量,茶葉內在物質受到熱的作用,可使其發生變化,從而使茶葉變質,實驗證明,茶葉在透明的容器裡放置10天,維生素 ç就會減少 10-20%,當茶葉在光波400微米以下的紫外線照射下,就會引起化學反應,影響茶葉的質量,特別是高檔綠茶對光反應更敏感,影響就更大。葉綠素是綠茶色澤和葉底色澤的主要物質,葉綠素保留量高,色澤翠綠,綠茶在貯放中約有 40%的葉綠素轉化為脫鎂葉綠素時,茶葉的色澤仍然是翠綠的,但如有70%以上轉化為脫鎂葉綠素時,就會出現顯著的褐變,葉綠素的變化與光的照射,溫度高低和茶葉本身含水量高低關係密切。
此外,還有茶葉吸收異味的問題。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高分子棕櫚酸和萜烯類化合物,這類物質生性活潑,廣交異味,即使茶葉裝在普通的包裝盒內,周圍如有香皂,樟腦,油漆,香煙,中草藥,還有印刷茶葉包裝的油墨和制盒用的化學粘合劑等等異味,它也會很快吸收這些異味,而失去原有的鮮爽清香味。
二,茶葉貯存的環境條件
在茶葉質變的原因中,已提到水分,溫度,氧,光等因子的綜合作用下均會影響到茶質變化,故茶葉從加工後,到飲用前的貯存中,應嚴格控制環境條件,具體要求如下:
1,庫房的基本要求。茶葉倉庫要防潮,避光,隔熱,防污染,庫房周圍無異味,地勢高燥,排水方便,通風散熱方便,又可密閉遮光,庫內溫度不超過 30度,相對濕度設法控制在20度以下,要專庫專用,不得混裝其它貨物。
2,防潮要求。首先要求貯存的茶葉含水量,要符合儲藏的標準,從科學的角度要求茶葉含水量應在3%,才能保持茶不變質。超過 6%,就容易“陳化”,所以茶葉貯存的含水量應控制在6%以下。其次,在陰雨天氣,庫房外面高濕,高溫的情況下,不得進貨取貨,庫房的門窗要封蔽,使倉庫保持陰涼,乾燥的環境。
3,避光要求。光線直接照射,會使茶葉中的葉綠素等化學成分,引起變色,並出現“日曬味”,降低茶葉的品質。即使在低溫及無氧條件下保鮮的茶葉,一旦受到強光照射,仍會使茶葉色澤劣變。所以,要求茶葉從加工後,到飲用前都要避光。
4,隔熱要求。高溫會使茶葉的內含物質氧化加快,促使茶葉“陳化”加快。所以在夏季高溫期間,要盡量保持倉庫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