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6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29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卓蘭原寫做「罩蘭」,日時制度改正(西元一九二○年)時改寫為「卓蘭」。「罩蘭」,係譯自平埔巴則海族之地名「塔仔林」,其義為「美麗的原野」,清雍正年間之契字亦記做「搭連」。罩蘭地方是罩蘭溪東岸之橫谷,早在清乾隆四十八年(西元一七八三年)左右,此地便開始有廣東籍客家移民之足跡出現,客家移民原本企圖由東勢角(今日台中縣東勢鎮)遷居移殖至此地,但因此地屢次發生高砂族之激烈侵害而不得不中止作罷;之後此地遂成為平埔巴則海族岐仔社之遷居移住地區。
至清嘉慶年間,原本居住於東勢角之客家移民江復隆率領同族之人眾陸續遷入此地,並著手於開墾,但其此地之東北接界當時仍屬於高砂活動區域,因此屢次遭受泰雅族之襲擊而不得安寧,故開墾最終亦半途而廢,而將此地讓與廖似寧而遷居他地。廖似寧則欲取信於高砂族而積極從事講和活動,首先在俗稱「上新庄」處設置社寮,開始交易,並致力於綏撫,刻苦經營,才逐漸得以完成一部份之開拓工作。
之後客家移民移殖此地者逐漸增多,及至清道光年間,同族廖天送率領為數十分眾多之民壯至此,大事擴張拓殖區域,罩蘭則隨之形成中心市場,但同時仍與高砂泰雅族頻頻發生衝突,在清道光至光緒年間,時戰時和,歷經數次激烈之戰鬥,例如清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泰雅族率四百餘人蜂擁而至,襲擊罩蘭庄,自晨至午雙方激戰不已,死傷情況可謂十分慘重,直至清光緒十二年,中路棟字隘勇營於此地分駐之後,此地遂始逐漸趨於安寧小康局面。
清光緒十五年,巡撫劉銘傳輸入呂宋島種植之煙草,並首次於台灣試植,棟字軍統領林朝棟則積極獎勵於罩蘭地方種植,因此地各方面條件尚稱適合,故罩蘭煙草隨即成為台灣島出產最優異者,並依此運出地而習稱為「後龍煙草」,可惜之後卻因忽略獎勵而逐漸趨於頹沒。
文出:台灣咁仔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