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6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29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大里原本稱為「大里杙街」,日時制度改正時(西元一九二○年)則簡稱為「大里」。此地原本是一荒埔地區,而有漢人移民與平埔族於其上雜居,直至清乾隆年代初期,開始由客家移民著手積極進行開墾,直至清乾隆五十年(西元一七八五年)左右,此地遂與今日鄉內之內新庄、涼傘樹及今日霧峰鄉內的柳樹湳,並稱為四大庄;同時亦建立起太平庄(今日之太平鄉)及今日鄉內的番子寮、塗城等部落。
而清乾隆五十一年所爆發的林爽文之亂便是以此地作為其倡亂之基地,《彰化縣志》中曾記載道:「大里杙,逼近內山,溪磡圍抱,藏奸其中,吏不能問」,可見當時之情形。翌年十一月,林爽文之黨羽因戰敗而於此地退守窩藏,於內架列高壘土城巨砲,外則設置兩層木柵,加上附近溪磡重疊,導致清兵難以將之攻陷。最後遂由將軍福康安以軍分兩路夾攻之計,終得破之。至於林爽文本人則攜眷而翻越東南之火炎山,逃竄至附近高砂族界,於是清軍一舉剷平大里杙之城塹。林爽文之亂平息之後,大里杙之街市再次開始漸漸發展,而清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柳樹湳汛移駐此地。
文出:台灣咁仔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