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8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宋人飲茶觀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3-8 01:20:0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唐代在千頭萬緒的茶文化中,除舊佈新,形成飲茶的精緻期,宋代則在唐代的精緻基礎下,迅速發展了合於時代且極雅緻的點茶法,點茶法是在碗中調茶的遊戲,從趙匡胤下南唐至明洪武二十三年廢茶團為止,這種茶文化在中國流行四百二十六年。

  在釜中煮的茶與在碗中調和的茶,一樣是餅狀,製造過程卻大大不同,唐人把生葉蒸後成塊或餅,烘乾後以箬葉包裝儲存備用。宋人把生葉大費週章的採下後先分級後入蒸,蒸半熟後搾去水份,搾完水份後磨成膏(像做年糕磨米裝袋去水一樣),再將茶膏放在模型中製成餅,再用火烘五至六天,一個茶餅從生葉至完成至少要十天,尤其是在皇室對飲茶產興生趣後,不但製茶節外生枝(如長指甲搯茶不許碰到人體;如在茶餅中加入諸腦香料;如以銀模印餅),在包裝上亦是用心計較(先以青箬葉包茶餅,再包黃羅,裝在朱漆小匣,上鎖後,匣外包上細竹織籃)然後以快馬急程送入京。

  由於在製造茶餅的過程,茶葉又榨又碾,細胞早已粉碎,所以飲用時不再煮茶,用開水泡,這是飲茶方法一大改革,茶餅製造,煮茶與一般茶大有不同 ,茶餅飲用,皇室與民間倒也大同小異,手續概為 :備茶煮水,注水點茶,分茶備茶,較麻煩要烤,要碾細,要羅末,煮水要注意溫度,不可過沸,注水要細、要長、要強,點茶要不多不少,比例恰當,分茶時用深色碗裝著,以顯現出白色的泡沫,從皇帝至百姓,大家對飲茶遊戲都十分熱衷,宮中常舉行茶晏分享大臣,皇帝本人,製茶大臣都有專書論著。民間茶館不止四處林立,氣氛更是高雅不俗,陶瓷器的生產在本朝更出現了五大名窯,生產珍貴足以傳世的茶具,士大夫不僅飲茶為樂,已把茶提昇至了解自性的境界,是一種心靈寄託,而不止銷憂,除睡、解困。市集小販日常的遊戲不是簽大家樂,而是你沖一碗給我猜,我沖一碗給他猜;和尚們已把茶與吃飯列為生活要事,他們藉吃茶來辯論佛理解決疑問,「喫茶去」三字變成宋代禪門公案,他們既好茶,茶的生產、製造、銷售也自己負責,自給自足-改變寄生蟲的社會印象。

  在宋淳熙年間,日本來了一個聖一禪師,在中國浙江天台山留學帶回茶種茶具,更把宋人喝茶模式,全盤移回日本,演變成日本茶道。

  簡單的說,宋朝的茶藝只是在碗中調一碗比例的均勻的泡沫綠茶,然因宋人精于生活重視精神,茶藝融入了生活,也融入了精神,所以飲茶大有可觀,據資料統計,全國產茶六十六州、二百四十縣,許多人精妙于茶事,從煮水聽湯,碾塵點試,無一不得心應手。

  甚至有人在注湯時,能在茶碗中幻成各種物像,他們的茶館,冬天賣擂茶,夏天賣加蜜加地窖冬雪的蜜茶,有一家名叫「三與三的茶館」,冬賣擂茶,夏賣蜜茶,掛名人畫、插四時鮮花,鼓樂隊常吹地方戲曲,如此看來,我們學人家好像還差一般距離呢。

文出:茶之道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4 12:5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