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6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03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鹽水在八掌溪南岸,原本稱作「鹽水港街」,至日時制度改正時(西元一九二○年)又簡稱為「鹽水」。昔日船舶必須經由八掌溪支流注入的河口:「冬港」(即為今日嘉義縣布袋鎮前東港、後東港)出入此鹽水港街附近,因此《台灣府志》便記載道:「鹽水港由冬港東入。」又敘述道:「鹽水港,台屬小商船往來貿易。」此街的北鄰有所謂之「井水港」,便是《台灣府志》所描述的「井水港、鹽水港分支於北,為是港。」原來因潮水的不斷進入,使得港內有鹽水,故名為「鹽水港」,而至北鄰的「井水港」,始為淡水,故名為「井水港」。又因為繞著舊街而為港,其地形略成彎曲之狀,故亦曾被稱為「月港」或「月津」。
鄭時永曆十六年,即清康熙元年(西元一六六二年),鄭將泉州人士何積善及范文章等人,以鹽水港附近為其根據地,大舉從事招墾事業,首先建立鹽水港街的部落而定居,街內的天后宮則創建於清康熙五十五年(西元一七一六年)。其次再拓成較北部的井水港,井水港屬於清初「諸羅十七莊」之一。及至清雍正初年(西元一七二三年)時,由陳德昌、陳有慶等人開拓附近尚未開墾之地,清雍正九年(西元一七三一年)鹽水港開闢為島內貿易所,翌年巡檢自佳里興(即今日之佳里鎮佳里興)移駐至鹽水港,清雍正十二年(西元一七三四年)再以鹽水港為其主腦地建立一堡,稱之為「鹽水港堡」。清乾隆二十九年(西元一七六四年)出版的《台灣府志》〈續修〉中記載道:「鹽水港、井水港俱為街市」。
以後因地勢逐漸變遷,港口日漸淤積,使得此街附近全然失去港灣形勢,尹寵周之《台灣地輿圖說》中便描述道:「鹽水港,大潮水深三四丈,潮退則見底。」此地古來則因作為南部台灣的特產砂糖之集散市場而得以持續發展。
文出:台灣咁仔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