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6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03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北門原本稱作「北門嶼」,日時制度改正時(西元一九二○年)才又簡稱為「北門」。此地在古時學甲堡之西海岸地區,原本為一孤島,見於清乾隆二十九年(西元一七六四年)出版的《台灣府志》〈續修〉中所附之諸羅縣圖;又因為是台灣府北方的島嶼,原是進出「古台灣府」(台南)北側最大的海上門戶,故當地習稱之為「北門」,而原本港口凹入內地,島嶼林列,所以為其取名為「北門嶼」。但清嘉慶十二年(西元一八○七年)出版的《台灣縣志》〈續修〉中所附之地圖,卻已將其畫成陸地的一部份,故其形勢之變遷應該發生於清乾隆末年至嘉慶初年之期間。
「北門嶼」亦為當時州北場的鹽埕所在地,《台灣府志》便就清乾隆二十年代之情況描述道:「安平水師千總一員,兼轄外海的北門嶼、馬沙溝(屬於今日之將軍鄉)、青鯤身(今日之將軍鄉口寮一帶)等汛。」後來北門嶼附近的海岸一帶成為魚塭及鹽田,其間開一小港口,口外有一大沙洲擴延而屏界外海,成為一天然的防浪屏障,並形成內灣,其側邊又開闢有所謂「王爺港水道」以方便船舶進出,同時也自內灣深入陸地開渠,以便利小型中國船隻之出入交通。日本治台時期隨著製鹽業的不斷發展,至此地靠岸碇泊的船舶數量亦日漸增多。
文出:台灣咁仔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