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5-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01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05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在中國道教發展史上,形成了影響整個道教發展的教義系統,從地域之分,那就是龍虎山天師道派的教義系統、武當山玄天上帝的教義系統、茅山上清派的教義系統、西山淨明道的教義系統,全真道的教義系統等;從丹道煉養觀察,形成了南、北五祖以張紫陽、王重陽為代表的實修派修煉系統。這些教義系統和實修派的修煉系統,至今仍然影響著中國道教發展的思路和方向,武當山道教協會和湖北省武當文化研究會這此以“玄天上帝信仰與和諧社會建設”為主題的研討會,意義深遠。用語言文字說明信仰的理由使人們容易瞭解和接受,這就是教理。道教最根本的信仰是道,因為道是天地人三才最具元始的母體,世人信奉道,通過積德行善,經過一定的養生修煉方法,可以達到道的最高境界修煉成仙。概括教理思想作為信眾及道士日常行為的準則,這就是教義。玄天上帝信仰教義集中體現在《北極真武普慈度世法懺》中演說的“修真十戒”裏,其中不得陰賊潛謀、害物利己;不得貪婪無厭、積財不散;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這些教義與今天提倡的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是相一致的,對於調節信教群眾心理,淨化人們心靈,維護社會公德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本文試就玄天上帝信仰教義及其道教發展略述一些看法,以求教與教內外同仁。
一、玄天上帝信仰的淵源
歷史上,關於玄天上帝的信仰淵源,眾說紛紜,這裏主要以道教經書總集《道藏》內所收有關經書為例,分別敍述之。
《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卷首說:“仰啟玄天大聖者,北方壬癸至靈神,金闕真尊應化身,無上將軍號真武”。(第1冊812頁)這裏明確告訴人們,玄天上帝,稱玄天大聖,位居北方,神職無上將軍,聖號真武。五行學說,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至於玄天上帝的降世,此經有這樣的評述:“昔有淨樂國王與善勝皇后,夢吞日光,覺而有娠,懷胎十四個月,于開皇元年甲辰之歲,三月建辰,初三日午時,誕于王宮,生而神靈,長而勇猛,不統王位,唯務修行,輔助玉帝,誓斷天下妖魔,救護群品,日夜于王宮中發此誓願,父王不能禁制,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中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登天。玉帝聞其勇猛,敕鎮北方,統攝真武之位,以斷天下妖邪。”(813頁)開皇,是五劫之一,五劫是天地未開闢時五個很遙遠的紀年時期,它們是龍漢、赤明、上皇、延康、開皇,五劫周而復始。這裏敍述了玄天上帝的降世以及神職的經歷,從聖到凡,由凡到聖的顯化過程。
《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②說,玄天上帝辭親訪道期間,“遂感玉清聖祖紫元君,授無極上道。元君曰:子可越海東曆於翼軫之下,有山自乾兌起跡,盤旋五萬里,水出震宮,自有太極之時,便生是山,上應顯定極風、太安皇崖二天之下,子可入是山,擇眾峰之中沖高紫霄者居之,當契太和升舉,後二千五百歲、龍漢四劫中當披發跣足,攝坎離真精,歸根復位,上為三境輔臣,下作十方大聖,方得顯名億劫,與天地日月齊並,是其果滿也。……潛虛玄一,默會萬真,四十二年,大得上道,至黃帝紫雲五十七年,歲次庚寅九月丙戌初九丙寅日”(第17冊112頁)成道。太極是道,此處指武當山。此經告訴玄天上帝成道于“黃帝紫雲五十七年”,有確切的時間。
《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說:“玄天,玄者,一也;天者,霄也,乃北方一景,紫霄太玄天,泛天一之炁化,今玄帝居之,因昔在下土,黃帝五十七年,天詔飛升,府署住(駐)在此境也,開化水所,乃九霄之首矣”(第17冊91頁)。九霄,指天界。虛一之炁,化西南景霄始素天;二景純一之炁,化東方青霄青元天;三景靈一之炁,化東南方碧霄始分天;四景虛梵之炁,化五景神霄昊極天;玉帝闕至一之炁,化西北琅霄始玄天;六景玄一之炁,化西方玉霄太素天;七景太一之炁,化東北太霄始青天;八景下覆南閻洞浮,乃元始駕此度群黎之處,元梵之炁,化南方絳霄太丹天;九景是九霄之內,分置五劫,以紀天年。由此表明,玄天上帝在天地開闢時就已經存在了。“玄”在道書被認為是道,《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就是例證。此經還說,玄天上帝所居宮闕“號曰:天一真慶宮,處紫微北上”(同上109頁),並在太素秀樂天與太虛無上兩天之間居住,宮殿巍峨,皆自然妙炁所結,琳琅玉樹,靈風自鳴,紅光紫霧,常履其上,此處為玉虛無色界天。道教認為,三界為欲界、有色界、無色界。至於玄帝的模樣,經中引證“寶錄雲:玄帝為人時,身長九尺,面如滿月,龍眉鳳目,紺發美髯,顏如冰清,頭頂九炁玉冠,身披九松羅之服,自飛升後,每奉降魔制妖,變千丈大身,雲眉電目”(同上)。這裏將玄帝所處的天界及降聖於世間的情形進行了描述。
《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③(按:經文與上經同,但內容不同)說:“玄元聖祖,八十一次顯為老君,八十二次變為玄武,故知玄武者,老君變化之身,武曲顯靈之驗,本虛危二宿交水火之兩精”(第18冊38頁)。又說:“玄武之將軍,乃玄元之應化”(39頁)。此說玄天上帝為老君之化身,更充分顯示玄天上帝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
《玄元上帝啟聖錄》④說:“玄帝果先天始炁、五靈玄老、太陰天一之化,按《混沌赤文》所載,玄帝乃先天始炁、太極別體”(第19冊571頁)。道先一炁,元始象先天,普植神靈,太極一判,天地始萌,東、西、南、北、中,五老布炁,化成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以定四隅,兩儀陰陽運乎其中,推成萬物。此書記述,玄帝七歲時,經書一覽,仰觀俯視,無所不通,潛心念道,志契太虛,普福萬民;十五歲時,辭父母訪道。修道期間,天帝賜劍,悟杵成真,白日上升等修道歷程和成道仙化事蹟。
《玄天上帝百字聖號》⑤讚頌了玄天上帝的無量聖功:“混元六天傳法教主,修真悟道濟度群迷,普為眾生消除災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師,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三元都總管,九天游奕使。左天罡北極,右垣大將軍。鎮天助順,真武靈應。福德衍慶,仁慈正烈,協運真君,治世福神。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蕩魔天尊。”(第36冊337頁)此百字聖號,是對玄天上帝無量聖功的高度概括。仁宗皇帝禦贊:鎮天真武長生福神。
還有一種說法,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神,在中國古代為方位之神,稱為四象,又稱四方神。道教創立後,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被奉為鎮守道觀山門的天神,是道教護衛神之一。《抱樸子.雜應》描述太上老君的威儀時說,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後有玄武。四方神有如下的的來歷。
青龍神,名孟章神君。青龍是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的名稱,古人認為,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形象似龍。因位於東方,五行屬木,顏色為青,故稱青龍。
白虎神,名監明神君。白虎是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的名稱,古人認為,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形象似虎。因位於西方,五行屬金,顏色為白,故稱白虎。
朱雀神,名陵光神君。朱雀是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的名稱,古人認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形象似雀。因位於南方,五行屬火,顏色為朱,故稱朱雀。
玄武神,名執明神君。玄武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名稱,古人認為,北方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形似龜蛇。因位於北方,五行屬水,水為黑色,故稱玄武。 《道門通教必用集》說:“北方玄武,太陰化生,虛危表質,龜蛇合形,盤遊九地,統攝萬靈,來從吾右。”(卷七) 至於“玄武”是如何成為“真武”的,宋代以後,玄武在道教中的地位逐漸提高,宋《朱子語類》說,為避趙宋聖祖趙玄朗的諱,將“玄武”更名為“真武”,又稱“真武大帝”。此後,有關真武的身世及傳說便逐漸流傳開來。
通過上述記述,我們就可以知道,玄天上帝,號真武,又號玄武。從道法而論,玄天上帝在天地初始就已經存在了,玄天上帝乃先天始炁、太極別體,並且是老君的化身。從世法而論,玄天上帝于開皇元年,誕于王宮,不統王位,唯務修行,舍家辭親,到武當山修道四十二年,于“黃帝紫雲五十七年”功成果滿,白日登天。
二、玄天上帝信仰教義
玄天上帝信仰教義是什麼內容呢?筆者帶著這個問題,查閱了《道藏》所收有關玄天上帝的道書,記述玄天上帝修道、功德、經書、冊文、神咒、寶懺、禮文、聖錄、壇儀、聖號、圖錄等經卷達15種,它們是《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一卷》、《太上說玄天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六卷》(第17冊)、《太上說玄天真武本傳神咒妙經一卷》(按:與17冊經名同,但內容不同,收入第18冊)、《真武靈應真君增上佑聖尊號冊文一卷》、《真武靈應護世消災滅罪寶懺一卷》、《北極真武普慈度世法懺十卷》、《北極真武佑聖真君禮文一卷》、《玄天上帝啟聖錄八卷》、《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錄一卷》、《玄天上帝啟聖靈異錄一卷》、《太上玄天真武無上將軍籙一卷》、《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十卷》、《北帝伏魔經法建壇儀一卷》、《北帝說豁落七元經一卷》、《玄天上帝百字聖號一卷》。記述武當勝景的道書有2種:《武當福地總真集三卷》、《武當紀勝集一卷》。這些道書是我們今天學習、研究玄天上帝信仰教義的第一手寶貴資料。
(一)念道歸真,盡忠盡孝
《真武靈應護世消災滅罪寶懺》⑥中說,玄天上帝常念眾生處於三毒十惡之中,廣演伏魔經法,普救眾生,代天宣化,巡察九天,凡遇妖邪,速須戮剪,“又下人間,錄善伐惡,輔正除邪,濟拔人天”,(第18冊352頁)若世間眾生“不忠不孝,無愛無慈,欺罔萬民,酷虐等罪,殺戮眾生,殘害物命,結諸罪業,冤對無邊,是致動見患難,或為劫賊所傷命,或為惡鬼之所傷身,或蛇虎狼百蟲毒螫之,所加官司口舌,無故橫生系牢獄、鞭杖徒刑”。(同上)如此種種等罪,如何解脫?真武大帝告訴大地眾生解決的辦法是,遇三元、八節,甲子、庚申日,玄帝下降之辰,不食辛葷,制斷六清,燒香持齋,念道歸真,“首謝己過,髮露懺悔,消諸罪戾,免受厄難”。(同上)這裏以因果關係論述人生災難的起因和化解的辦法。此寶懺還告誡眾生,“原夫人身難得遇正法,以尤希天道貴生全本”,(第18冊353頁)。通道之士,“其有氣正心純,忠全孝盡,名書玉簡,保舉升仙”(第18冊39頁),如此,才能得到玄天上帝的庇佑。人生在世,或貧窮而多子,或富貴而絕兒,方當受用而忽然去世,未曉修道而老死,或遇兵戈而暴骨,或生育而傷身,但知逐利以貪名,豈顧欺天而罔地,不修戒行殊泛陰功,臨終嗟歎以無勞,遇事投告而無訴。人生只所以有這樣和那樣的不順,歸其原因,是眾生在世不識真道,不遇正法,若盡忠盡孝,憫惜物命,自致吉祥平安。
(二)奉祀玄天,持念神咒
《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⑦說,玄天大聖,每月三度,統領神兵,躬往諸天,遍為巡察。經文稱讚,天中北上,眾曜拱之,惟有玄帝能鎮北方,每月初六、十六、二十六日,與諸天審察巡遊。同時還於每年正月初七、二月初八、三月初九、四月初四、五月初五、六月初七、七月七日、八月十三、九月初九、十月二十一、十一月初七、十二月二十七日,下降人間,剪滅邪魔,保人慶壽,以全天命。經文指出,通道之士,“天地之內,能有志心奉祀玄武,一生之內,不食腥膻自斃、毒傷、厭穢之物”(第18冊40頁)。如此修持,皆有禎祥,在玄帝下降的前一天之夜,沐浴齋戒,志念專一,準備香燭、淨果、棗湯,稽首禱告,無願不從,然後靜思誠意,誦其神咒。神咒有三,今選其一:
北方玄天,杳杳神君,億千變化,玄武靈真。騰天倒地,驅雷奔雲,隊仗千萬,掃蕩妖氛。雷公侍從,玉女將軍,鬼神降伏,龍虎潛奔。威震五嶽,萬靈鹹遵, 鳴鐘擊鼓,遊行乾坤。收捕逆鬼,摧斬魔群,除邪輔正,通氣常臻。急急如元始上帝律令敕。(同上)
神咒,即誓言。經中指出,不管任何信士,只要信奉,遵照修持,福遂雲生,災遂電散。
(三)奉經明道,修真十戒
《北極真武普慈度世法懺》⑧卷首說,無上赤文帝君金闕化身天尊,于龍漢元年,在北極玄天紫微之殿,會集諸天上聖、十方至真,考察三界之內、大千國土之中,修學功過,年命修短,十方世界,男女罪福考限之期、生死報對、宿命因緣。天尊與妙行真人以對話形式而闡明道法。妙行真人說:“凡夫不明修學,貪嗔癡愛,口是心非,無明煩惱,積稔罪愆,或身遭疾病,牢獄拘囚,運用乖違,所作不順,命沒之後,墜諸地獄”。 (第18 冊354頁)天尊憫念凡人,積惡造罪,不知修仙之路,演說“修真十戒”,以度眾生,強調身為患有本,過逐心生,道乃法舟,懺之可度,積如山嶽,隨念即消。告誡眾生,若能志心受持“修真十戒”,終生受持,仙階可冀:
一者,不得陰賊潛謀,害物利己;
二者,不得殺害含生,以充滋味;
三者,不得淫邪敗真,穢慢靈氣;
四者,不得敗人成功,拆交離親;
五者,不得露才揚己,讒毀善良;
六者,不得飲酒過差,食肉違禁;
七者,不得貪婪無厭,積財不散;
八者,不得交遊非賢,居處雜穢;
九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十者,不得輕忽言笑,舉動乖真。能依吾教,秉心無二,即得見世安樂,免遭困苦。(同上)
“修真十戒”是玄天上帝教義中最重要的教義之一,也是玄天上帝信仰中最基本的戒律。
法懺中在闡述玄天上帝功績的同時論述大道之理,很早以前,虛皇大道君為大道之祖,三才之根,太極之先,“中有真精,自然而生,強名虛皇,潛司玄化,道運禦世,一炁分三,為玄、元、始三炁,混合氤氳,漸著萬物之端,為萬化之本。莫知其先,強名曰元;莫知其初,強名曰始,故曰:元始天尊;三炁相生,九炁混合,化生諸天,成就三界。莫知其大,強目曰太;莫知其高,強目曰上;首出無極,仰之曰老;宰之無我,主之曰君。浩劫開化,普度天人,洪惟教主,北極鎮天佑聖真武靈應福德真君、玉虛師相玄天上帝。……在昔飛升,弘開誓願,謂眾生之善惡,莫不齊身;欲天下之操修,同登妙果”。(第18冊355頁)法懺中太上老君仙化之後,玄天上帝出現,神聖相化,顯身說法。此法懺中還論述形神關係,認為真道養神,偽道養形,真道通,能存能亡,神能飛形,亦能移山,形受灰土,豈能變通!“人能保精、愛神、護氣,內則致身長生,外則致國太平”。(369頁)這與《道德經》中宣導的無欲觀妙,致虛守靜,抱一致柔,歸根複命,保精養神,一脈相承。
(四)立功立德,十願禮文
《北極真武佑聖真君禮文》⑨記述,信奉玄天上帝,必須發十願禮文:
一願天地常清靜,
二願國家永安寧,
三願九祖盡生天,
四願豐都皆罷對,
五願二炁無愆伏,
六願五穀悉豐登,
七願永劫息干戈,
八願四時無疫癘,
九願眾生離業網,
十願學道總成仙。(第18冊382頁)
發願的目的,是祈求玄天上帝默佑,廣結善緣,立功立德,證真成道,普度眾生,同登道岸。
總之,玄天上帝信仰教義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武當福地總真集》⑩有詳盡的賜封詔誥以及祭祀科戒;《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錄》⑾與《玄天上帝啟聖靈異錄》⑿等道書內,記述玄天上帝仙化的文字和圖片,這些也是信仰教義的內容之一,本文限於篇幅,不再詳述。
三、對玄天上帝信仰教義的思考
玄天上帝信仰源于武當,教法傳播全國各地,深受海內外民眾的尊崇,武當山由此享譽天下。甘肅崆峒山為黃帝問道之所,有“教源所在”之源,現存崆峒山道觀建築完全是明代武當山道觀風格,如崆峒山的太和宮、紫霄宮,飛升台等,全是武當山道觀的稱謂,其主神也供奉玄天上帝,可見其信仰傳播之廣。今天,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各種媒體資訊鋪天蓋地而來,商品經濟,人們越來越注重現實,社會節奏步伐越來越快,各種產品更新換代十分迅速,而古老道教的發展仍然緩慢,如何繼承玄天上帝信仰教義,弘揚教義中有益人類的精華,是擺在道教界有識之士面前的重要話題;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道士、提升自身形象,是道教界當前面臨解決的新課題。這是因為站在信仰的角度考察,道教宮觀是人世間最崇敬的地方,是歷代祖師修道和成道的聖地,作為道教徒,我們要象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好、保護好這一方神聖之地。向玄天上帝當年修道那樣,以道為本,甘於寂寞,始終把修道作為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明天地之造化,修自身之凡體,勇猛精進,積功累德,與道合一。
目前,結合構建和諧社會的氛圍,我個人認為,地方道教宮觀需要著手開展以下工作,並且要形成共識:
(一)、各道觀應設立宣教室,其作用是開展道教教義、思想、主張的宣傳,尤其是督促住觀道士要記住三皈五戒,對道教最基本的經書諸如《道德經》、《太上感應篇》等,都應有一個深刻的瞭解,使住觀道士自覺地按照教義戒律行事、行道。提倡道教原來流傳至今且與現代社會相符合的戒律,是一味清醒劑,如玄天上帝“修真十戒”等。通過宣教室的宣傳,使道徒明確,道觀是聖神的,在聖神的環境中,要有與世人更崇高的心靈,正己化人,從我做起;使道徒正確對待物質享受與精神昇華,與時俱進,不要忘記一道為本的宗旨,使道的信仰,在道教徒身上得到體現,而不是被曲解和異化。 (二)、建立有效機制,強化制度約束,要將提升道教徒的自身形象,納入道觀日常議事日程中來,常年有人抓,有人管,並且作為道協、宮觀考核人事任免,評選先進事蹟的依據,在道觀中形成入道有先後,通道高要求的局面,並且樹立在廟一日,謀道一天的意識,逐步地、漸進地改變偏重物質利益享受、重現實、不謀求重心靈的現象。 (三)、幹好本職工作,樹立道家“人人皆有道性”的平等觀,用道家的慈善心,度人心,寬容心,善待任何人,遵循《道德經》中“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修養觀。世人往往習慣用大德高道的標準來看待住觀道士,人們認為,生活在道觀裏的人,言行舉止就不能與社會上的人一樣。因此,每一個道教徒的形象,代表著一地一觀的道風,甚至代表著整個道教的形象,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忽視道徒的日常形象,因為個體的自我形象,與道教的發展息息相關,使住觀道士與住觀職工徹底明確道觀是神聖的,在神聖的場所中,要有比世人更崇潔、更高尚的心靈。
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道士?《道門通教必用集》⒀對於道士的定義講得非常具體明白:“道士者,謂行住坐臥,舉念運心,惟道是修,惟德是務,持齋禮拜,誦經燒香,奉戒修身”。 (第32冊3頁)又說“以道為事,事道有功,升號道士”。(4頁)這裏明確規定,專心從事道教事業的人就是道士。有道與無道相對,有道即言行舉止,動靜起居,合乎道的準則、信仰。什麼是道?道是宇宙的本源,是萬事萬物的規律,是人生行為的準則。作為一名道士,就要在“道”字上做學問,在“道”字上念真經,如果成天滿腦子想著“道”字,那麼,他就會一心通道,十分悟道,虔誠修道。
道教人員本身就有不同于社會一般人員的形象。今天,提出做一名合格的道士,是道教界急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道教界人士形象的優劣,關係到千年教業能否在當代信教人士身上得到體現和弘揚,從一個道士的言行中,就能看出其對道的信仰程度。提升道教徒自身形象,從政治覺悟來講,是否遵紀守法、愛國?愛國體現在遵紀守法,維護祖國尊嚴,愛好和平,盡一個公民應盡義務的層面上;愛教從個人修養來講,是否每日每時種善因、結善緣?是否獨善其身、淡泊名利、潛養道性?愛教還體現在虔誠奉道,弘揚道教精華,將教義中積極向上的理念,眾生均有“道性”的教法,以一貫之地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句話,提升道教徒自身形象,貴在明道固本。要在道教場所中經常性地開展道教教義、思想、主張的宣傳,形成重道、明道、修道的風尚,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道教界應有的作用。
注釋:
(1)《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一卷》,1987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道藏》第1冊812頁。
(2)《太上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六卷》,《道藏》第17冊90頁。
(3)《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一卷》,《道藏》第18冊38頁。
(4)《玄元上帝啟聖錄》,《道藏》第19冊571頁。
(5)《玄天上帝百字聖號》,《道藏》第36冊337頁。
(6)《真武靈應護世消災滅罪寶懺一卷》,《道藏》第18冊352頁。
(7)《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一卷》,《道藏》第18冊40頁。
(8)《北極真武普慈度世法懺十卷》,《道藏》第18冊354頁。
(9)《北極真武佑聖真君禮文一卷》,《道藏》第18冊第379頁。
(10)《武當福地總真集三卷》,《道藏》第19冊第647頁。
(11)《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錄一卷》,《道藏》第19冊632頁。
(12)《玄天上帝啟聖靈異錄》,《道藏》第19冊641頁。
(13)《道門通教必用集》,《道藏》第32冊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