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7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30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所謂「線西堡」,乃是「半線西堡」之簡稱,此堡之北方、東方乃是以大肚溪與大肚下溪為分界,南方則鄰接線東堡馬芝堡,西方濱海,原本為半線堡之一部分,清乾隆年間分立一堡而稱之為「半線西表」,清光緒元年(西元一八七五年)改稱為「線西堡」。清康熙中葉,泉州移民施長齡、楊志中、吳溶等以此為根據地而著手開墾,至清乾隆三年(西元一七三八年)左右,建立起所謂之「德熙新埔十八庄」,包括:汴頭庄、東竹圍庄、湖仔內庄、埤仔墘庄、三塊厝庄、溪底庄、草埔仔庄、七頭家庄、十八張犁庄、崙仔頂庄、後湖庄、水尾庄、草湖庄、六塊寮庄、海尾庄、泉州厝庄、溪口厝庄、新港庄。
日時台灣土地調查局所編《台灣土地慣行一斑》根據故老的記述,就當時各庄名之起因由來,約略地做了一番說明:「新埔,初名德熙新埔。至乾隆三年,生民漸眾,於是分居,別立庄號。福馬圳開一汴門,汴頭建立一庄,故名汴頭庄。下築一埤,埤墘建立一庄,故名埤仔墘庄。其東有竹圍,故名東竹圍庄。其田之湖內建立一庄,故名湖子內。其有三個厝之處建立一庄,故名三塊厝庄。大肚溪漸移北,其舊處建立一庄,故名溪底庄。其西有草埔之處建立一庄,故名草埔庄。有十八張犁之處建立一庄,故名十八張犁庄。七個墾戶所住之處建立一庄,故名七頭家庄。有丘崙之處建立一庄,故名崙仔頂庄。其後有一湖水之處建立一庄,故名後湖庄。馬福圳水尾建立一庄,故名水尾庄。其地有六個草寮之處建立一庄,故名六塊寮庄。其田有一湖之處建立一庄,故名草湖庄。海尾建立一庄,故名海尾庄。周姓者由泉州遷來建立一庄,故名泉州厝庄。大肚溪口建立一庄,故名溪口庄。新開港,故名新港庄。」
來源:台灣咁仔店 |
|